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的異常及睡眠質的異常或在睡眠時發(fā)生某些臨床癥狀,如睡眠減少或睡眠過多,夢行癥等。
睡眠障礙主要分為:
(一)
失眠:睡得太少或睡醒后覺得沒睡夠、難以入睡、半夜覺醒或睡眠品質不好。
(二)嗜睡:睡得太多,整體睡眠時間已經足夠,但是該清醒時還在打盹,例如「睡眠暫停呼吸癥」的患者。
(三)睡醒周期失調:常見于國際旅行,例如搭飛機到美國產生的時差,導致失眠。
(四)類睡癥(Parasomnia):睡眠時或前后出現異常的行為,例如:夢游、惡夢驚醒(夢魘)、遺尿、夜驚。
根據美國精神醫(yī)學會DSM-IV對睡眠障礙定義包括兩個要點:(1)連續(xù)睡覺障礙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2)睡眠障礙的程度足以造成主觀的疲累、焦慮或客觀的工作效率下降 、角色功能損傷。
雖然睡眠對我們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對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所起的確切作用,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人們對睡眠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在健康人中有的每天只需4小時睡眠,而有的則需要10小時的睡眠。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其滿意程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
影響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各種障礙,也包括睡眠過度,或異常的睡眠相關的行為。
雖然睡眠對我們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對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所起的確切作用,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人們對睡眠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在健康人中有的每天只需4小時睡眠,而有的則需要10小時的睡眠。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其滿意程度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
睡眠有兩個時相,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和快速眼動(REM)睡眠,各有特征性的腦電圖表現以及其他的變化,包括眼球的活動。正常睡眠一開始進入的時相是NREM相(NREM睡眠占全部睡眠時間的75%~80%),其特征是在腦電圖上出現慢波(在第2~4期),根據睡眠的深度,從淺睡到深睡可分為1~4期,各有相應的喚醒的難度。肌張力,血壓,心率和呼吸率都有下降。REM睡眠在腦電圖上的表現是低電位的快活動。呼吸的頻率和深度出現波動,而肌張力則更有進一步的降低。在正常人的一夜睡眠中,有4~6個NREM/REM周期。大多數夢境發(fā)生在REM睡眠中;大多數夜驚,夢游與夢囈則發(fā)生在第3與第4期NREM睡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