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主要以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質脫髓鞘病變為特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調節治療是治療多發性硬化的主要策略。在過去十余年里,主要臨床研究均證實干擾素β(interferonbeta,IFN-β)治療多發性硬化有效,且在一定劑量范圍內療效與用量/頻次呈正相關。IFN-β已經成為治療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RRMS)的首選藥物之一且于國內已應用。
1 IFN-β的劑型
目前應用于臨床的IFN-β有IFN-β1a(利比)和IFN-β1b(Betaferon/Betaseron)兩種類型,均系基因重組產品。IFN-β1a(利比)由哺乳動物細胞系產生,經糖基化與人類生理性IFN-β基本無差別;而IFN-β1b由大腸桿菌產生,結構與人生理性IFN-β稍有不同,首先氨基酸序列上80位的天(門)冬酰胺無糖基化,其次在17位上由絲氨酸取代了半胱氨酸,第三在N末端缺少甲硫氨酸,因此只有165個氨基酸。結構上的不同使兩者在抗原性、臨床作用效價等方面略有差異,相對來說IFN-β1a(利比)的生物活性更高,誘導產生的中和抗體更少。利比和Betaferon/Be-taseron都為皮下注射給藥,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藥物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一致。
2 IFN-β(利比)治療多發性硬化的作用機制
IFN-β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機制主要與抑制IFN-γ表達從而下調自身免疫應答有關,主要包括:(1)抑制IFN-γ表達,下調MHC-Ⅱ類分子表達及抗原遞呈,拮抗IFN-γ誘導的免疫激活作用;(2)使Th1、Th2細胞功能恢復平衡,減少促炎細胞因子而增強抑制性細胞因子,從而抑制炎癥反應;(3)從以下幾方面封閉免疫活性T細胞進入CNS并減少多發性硬化的炎癥反應:1)抑制巨噬細胞活化和黏附因子的表達;2)抑制MHC-1和Ⅱ類分子在T細胞的表達;3)通過降低T細胞表面IL-2受體與IL-2的親和力,使基質金屬蛋白內切酶生成減少;4)增加抑制性T細胞的活性,減輕免疫應答。
3 IFN-β(利比)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應用時機及時間
考慮到多發性硬化早期病理生理學改變對于患者整個病程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早期治療多發性硬化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研究進一步顯示,早期規范治療對患者整體療效有重大影響,所以多主張盡早治療。目前研究結果表明,早期應用IFN-β(利比)治療有助于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主張應用高劑量IFN-β(利比)以達到降低多發性硬化活動性、改善患者長期預后的最佳療效。對IFN-β(利比)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應用時間尚無統一認識,但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應用IFN-β(利比)治療多發性硬化到第5年時仍能降低復發率達30%,提示只要患者能耐受IFN-β(利比)則可應用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