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可分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兩大類。天然色素主要指從動、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人類從古代就開始使用天然色素作為食品著色劑。合成食用色素則是指用化學方法合成,可用于食品著色的色素。近半個世紀的研究證明,合成色素不僅沒有營養價值,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從上世紀末開始,人們把研究重點主要投在了天然色素上,這也成為當今國際上競相開發的熱點。近十多年來,我國批準使用的天然著色劑品種,從20多種增加到40多種,是目前世界上批準天然著色劑最多的國家。我國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雖然天然色素的制備和使用已有悠久的歷史,但真正在商業上使用的天然色素種類不多,因此,研究開發新型天然色素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萬壽菊(Tagetes erecta L.)是菊科萬壽菊屬草本植物,原產于墨西哥,主要成分為葉黃素(lutein)及葉黃素酯(lutein ester)。萬壽菊自20世紀90年代從國外引進我國后,許多地區進行大面積種植,主要產區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東、山西、云南、四川等地,年產鮮菊花約30萬t,處理后的干花顆粒幾乎全部出口。目前,盡管國內萬壽菊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葉黃素的開發和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每年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葉黃素制品,以滿足制藥、食品添加劑及飼料添加劑等需求[3]。因此,系統了解葉黃素色素的結構、性質和研究進展,對開發適于工業生產的提取方法和工藝路線具有重要的意義。
1、葉黃素的結構與性質
葉黃素(lutein),又稱為黃體素,是一種無維生素A活性的含氧類胡蘿卜素。系統命名為3,
葉黃素是油溶性食用色素,易溶于氯仿、丙酮,可溶于正己烷,微溶于醇、醚。純的葉黃素為帶有金屬光澤的黃色棱柱狀晶體,熔點:
葉黃素的分子含有兩個不同的紫羅酮環:β-和ε-紫羅酮環,在各紫羅酮環的第3個碳原子上存在著一個功能性羥基。在C-3、C-3''''和C-6''''處有三個不對稱中心,因此,理論上有8種立體異構體。由于制備葉黃素工藝太復雜,通過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單一異構體葉黃素至今尚未成功,目前只能從天然植物中提取葉黃素。
2、葉黃素的分離提取技術
近年來,隨著葉黃素的需求量加大,國內外研究者正努力尋求更高收率的提取方法。目前,葉黃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有機溶劑法提取、酶介質有機溶劑提取、超聲波提取、微波提取及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方法。這些提取方法的總體思路是從萬壽菊花瓣中提取葉黃素酯,然后通過皂化得到的葉黃素粗品,再利用重結晶等純化手段,得到高純度的葉黃素。
2.1 有機溶劑法提取
常用來提取葉黃素的有機溶劑:正己烷、石油醚、乙醇等。Roberta等人用正己烷作提取劑,用索氏提取法從萬壽菊干花顆粒中提取葉黃素酯,經過皂化,重結晶等過程,得到葉黃素純品。通過HPLC檢測(流動相為正己烷/乙酸乙酯(75∶25),流量為2.0ml/min,樣品進樣體積為10μl),葉黃素的純度大于95%。
Dietmar等人用石油醚(沸程:40~
惠伯棣等人用Ca(OH)2與萬壽菊顆粒混合后,加入4%的NaOH乙醇溶液,在
夏樹林等人用四氫呋喃(含0.01%BHT)、KOH、乙醇和水與萬壽菊干花顆粒混合,控制pH為12,室溫、避光、密閉條件下攪拌2h,過濾,水洗至洗滌液pH為中性,離心分離,得葉黃素粗品,重結晶后得純度為97.6%的葉黃素純品。
2.2 酶介質有機溶劑提取
用酶法先對萬壽菊花進行處理,然后用有機溶劑萃取的提取方法。
2.3 微波與超聲波提取
天然植物的色素成分大多為細胞內物質,在提取時往往需要將植物細胞破碎。機械破碎法的破碎效率較低,化學破碎法容易造成被提取物的結構及性質變化。將微波或超聲波應用于植物色素成分的提取,具有提取率高、速度快、效果好,且結構未被破壞等優勢。江南大學徐霞等人[13]利用微波法提取萬壽菊干花顆粒中的葉黃素,并對微波功率、提取時間、提取次數、物料比進行了考察,得到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微波功率,240W;提取溶劑,石油醚/丙酮(1∶1/V∶V);提取時間,45s;提取次數,二次;料液比,1∶25;葉黃素產量,134.32mg/
2.4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
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簡寫為SFE)在近10年里得到了迅速發展。超臨界CO2(SC-CO2)流體萃取技術因具有流程簡單、步驟少、節能、傳質速率快、穿透力強、萃取效率高、操作溫度低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天然產物的提取當中。張慧等人在壓力范圍:24MPa,溫度:
3 葉黃素的應用現狀及前景
國外對葉黃素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歷史,在開發應用葉黃素方面,美國Kemin公司、瑞士Roche公司處于研究的前沿。除了美國和瑞士的公司外,日本和德國的一些公司也均有葉黃素及其保健產品的研究與生產。在國際市場上,含葉黃素的保健食品和營養補充劑的價格約為35~45美元/瓶,其中50粒(膠囊)/瓶,20mg/粒(膠囊),葉黃素產品的利潤空間十分豐厚[4]。近幾年,國內的青島大學天然產物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均開展了葉黃素研究工作。廣州市范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與瑞士Roche公司合作生產的以葉黃素為主要有效成分的維視保軟膠囊已經面世。但是,與國外的研究進展相比,國內的研究與生產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開發和研制高純度葉黃素,研究其穩定劑型,拓寬其應用領域,并使其產業化,將是我國研究人員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