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惡性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在治療癌癥的同時還要提防腫瘤骨轉移等并發癥,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骨骼是惡性腫瘤最常見轉移部位之一,骨轉移瘤的發生率比原發性骨腫瘤高,且多為多發性骨轉移。癌和肉瘤都可以轉移到骨骼,其中由癌引起的骨轉移更常見,約80%~90%。引起骨轉移的常見腫瘤有乳腺癌骨轉移、前列腺癌骨轉移、甲狀腺癌骨轉移、膀胱癌骨轉移、肺癌骨轉移、腎癌骨轉移和惡性黑色素瘤骨轉移等。
骨轉移瘤的主要癥狀為逐漸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經壓迫,甚至出現高鈣血癥。骨轉移瘤所引起的疼痛等癥狀往往成為腫瘤患者的最大痛苦。椎體骨折可以引起脊柱變形、活動受限,甚至導致癱瘓。骨并發癥的發生還可以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影響,進一步嚴重降低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癌癥骨轉移是臨床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腫瘤骨轉移的診斷包括X光平片、骨掃苗、核磁共振、氟-18正電子發射斷層、實現室檢查等;腫瘤骨轉移的臨床分型有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骨損害;腫瘤骨轉移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減少并發癥、改善活動能力與生活質量、降低腫瘤負荷,延緩骨并發癥發生等;腫瘤骨轉移治療方法有雙膦酸鹽類藥物、放療、手術、鎮痛藥物等,此外還應結合抗癌治療:減少體液因子(PTHrP)的產生,補充足量水份:促進腎臟排泄過量鈣離子等方法來提高腫瘤骨轉移的治療效果。
雙膦酸鹽是目前HCM的標準治療方法,并且已經成為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藥物之一,是一種特異性地作用于骨的化合物。它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導致的骨吸收。對骨組織的選擇性作用依賴于其對礦化骨的高親和性。以使血清鈣離子濃度恢復正常,抑制骨吸收、緩解疼痛、改善活動能力與生活質量、降低腫瘤負荷,延緩骨并發癥發生。骨吸收的生化標記物(尤其是I型膠原降解產物)是觀察骨轉換水平的特異的、敏感的指標,這些生化標記物可用于評價雙膦酸鹽的治療效果,也是監測疾病進展情況的敏感指標,雙膦酸鹽還可以抑制骨骼微環境為腫瘤細胞生長提供的有利條件,從而減輕骨骼的腫瘤負荷,擇泰(唑來膦酸)是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藥物的最新代表,擇泰是作用最強的雙膦酸鹽,骨吸收抑制強度是帕米膦酸鹽的100-8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