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沖十三味丸是蒙醫治療中風后遺癥和白脈病的首選藥之一。扎沖十三味丸由訶子、制草烏、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制)、珍珠(制)、丁香、沉香、禹糧土、磁石(煅)、甘草、肉豆蔻等13味組成。扎沖十三味丸主治半身不遂,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語言不清,筋骨疼痛,神經麻痹,風濕,關節痛。扎沖十三味丸尤其對中風癱瘓及白脈病療效顯著。
扎沖十三味丸方中麝香通竅活血、木香調和氣血、丁香抑命脈赫依(氣),沉香抑心赫依熱。肉豆蔻除抑心赫依外還溫中化積、升清降濁,草烏、菖蒲殺黏(肉眼無視的黏蟲病原體,侵入人體后會出現炎癥)、止痛、燥黃水.甘草、珊瑚清脈熱,禹糧土愈傷、止血,珍珠、磁石益腦養髓、鎮驚安神、除白脈疾病,訶子調理體素、解毒。
癱瘓
1 面癱:本病系由頭顱部或顏面部白脈受損而引起,以口眼歪斜為特征的病癥,又稱“赫依性癱”。起因主要由于赫依偏盛,侵犯顏面部之白脈,導致氣血滯留不行所致。如受冷風吹襲面部,睡中感受風寒,中潮濕之毒等,為誘發本病之因素。多發于夜間睡夢中,早起時發現口眼歪斜,眼不能閉合而流淚,流口涎,言語不利。因患側肌肉松弛而皺紋消失。治宜以祛赫依,疏通脈竅為原則。藥物宜投肉豆蔻十味散或珍寶丸與主劑扎沖十三味丸交替服用。
2 下肢癱:本病系由脊髓受損而引起下肢運動障礙的一種病癥。起因主要由于脊髓受損而氣血運行障礙,隨而累及脊髓及白脈,使之失去傳導功能所致。起居失常,如從高處墜落,或被重物壓傷脊髓,或勞力過度,致使血與協日增盛,或受寒濕之氣而致寒、赫依偏盛,或中水土之毒等,均為誘發本病之因素。臨床表現為兩下肢癱瘓喪失運動能力,腰背部疼痛,二便不利或失禁等。治宜以通脈竅,益氣血為原則。藥物宜投薩仁嘎日迪或珍寶丸與主劑扎沖十三味丸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