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異位性濕疹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
皮膚病,又名異位性
皮炎。其特征為患兒自身或其家族中可見明顯的異位性特點,即:(1)有罹患
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的家族性傾向;(2)對異種蛋白過敏;(3)血清中IgE值高;(4)血液嗜酸粒細胞增多[1]。皮質類固醇制劑在該病的局部外用藥治療中占主導作用。我科于2003年6月~2004年12月用澳能(0.05%鹵米松乳膏,香港澳美制藥廠生產)治療80例異位性濕疹患兒,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目的:觀察澳能(0.05%鹵米松乳膏)治療兒童異位性濕疹的療效。方法:80例患兒局部外涂澳能,每日2次,共2周。結果:治療1周總有效率為86.25%;2周總有效率為93.75%;12周總有效率為78.75%,復發率為15.00%。結論:澳能治療兒童異位性濕疹療效好,12周復發率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兒均來自我科門診,男33例,女47例。年齡2~10歲,病程1個月~10年。均確診為異位性濕疹,并已做真菌鏡檢排除合并真菌感染情況,且要求所有患兒2周內均無系統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史,皮損面積不超過體表總面積的9%。
1.2 治療方法 用澳能乳膏局部均勻涂于患兒皮損處,輕輕按摩至吸收。每日2次,療程2周。治療期間不做任何其他局部或全身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于治療前根據皮損和瘙癢程度,按4級評分法綜合進行評分,即將紅斑、丘疹、小水皰、鱗屑、結痂、苔蘚化、瘙癢分為4級:0=無,1=輕度,2=中度,3=重度。治療第1、2、4、8、12周復診。治愈為瘙癢消失,皮損消退,停藥2周無復發;顯效為瘙癢明顯減輕,皮損消退>70%;有效為瘙癢稍緩解,皮損消退>30%;無效為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或皮損消退<30%或者癥狀加重。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療效見表1。80例患兒治療起效時間最短為1天,最長為1周,多數患兒在用藥1周后癥狀體征得到明顯改善,特別是止癢效果顯著。5例無效患兒為病程長,皮損范圍大,皮損厚,苔蘚化嚴重,曾長期外用其他多種激素無明顯療效者。治療1周總有效率為86.25%;治療2周總有效率為93.75%;第12周復發率為15.00%,總有效率為78.75%。
表1 澳能治療異位性濕疹的療效 (略)
2.2 不良反應 2例患兒分別在頸部和腋下出現輕度色素沉著,另1例患兒面部出現輕度毛細血管擴張,3例均為2~3歲患兒,停藥后第8或12周,上述反應消退。其他患兒未見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
3 討論
異位性濕疹病因比較復雜,一般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1],治療較為困難。皮質類固醇制劑作為治療異位性濕疹的主要藥物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該藥的不良反應限制了臨床應用,另外一些人由于不合理使用也增加了不必要的不良反應[2]。澳能為0.05%鹵米松乳膏,鹵米松是一個強效含鹵基的外用糖皮質類固醇藥物,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抗表皮增生、抗過敏、收縮血管及止癢等作用,且起效快。通過與甾體受體結合可改變與病因相應的蛋白質的合成,或作用于炎癥細胞及溶酶體,調節炎癥反應;且無抑制腎上腺軸的作用,經皮吸收量極低,較為安全。我們用澳能治療80例兒童異位性濕疹2周,起效快,止癢效果顯著。多數患兒在用藥后第2天起效,瘙癢癥狀迅速緩解,其不良反應小。僅3例患兒出現輕度色素沉著或毛細血管擴張,停藥后12周內均消退。另外我們還觀察到澳能治療兒童異位性濕疹不僅治愈率較高且作用持久,復發率較低,8周復發率為8.75%,12周復發率為15.00%;凡治愈患兒停藥2周后均無復發反彈情況。由此我們認為澳能作用強、起效快、不良反應小、作用持久、復發率較低,是治療兒童異位性濕疹較理想的外用藥。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1期;《澳能治療兒童異位性濕疹療效觀察》;黃發清 朱寧 方靜 張小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