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Rivaroxaban,BAY 59-7939,每日一次口服10mg 5周)預防成年患者擇期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靜脈血栓栓塞(VT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為前瞻、隨機、雙盲、雙模擬、活性藥物對照設計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符合入選標準的擇期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將隨機進入到以下兩個治療組之一:試驗組(利伐沙班):從手術后第1天(手術當天)至第35±4天(即靜脈造影檢查前一天),每天一次(每24±2小時)口服利伐沙班10mg+從手術第0天(手術前一天)至術后第12±2天,每晚一次皮下注射0.4ml依諾肝素安慰劑。首劑利伐沙班服用時間為手術傷口縫合后至少6-8小時以上。對照組(依諾肝素):從手術后第1天(手術當天)至第35±4天(即靜脈造影檢查前一天),一天一次口服利伐沙班安慰劑一片+從手術第0天(手術前一天)至術后第12±2天,每晚一次皮下注射依諾肝素40mg。通過對兩組間主要療效指標、安全性指標的對比分析獲得口服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標準。
結果與討論 受試者人數(計劃的和實際分析的):中國大陸共11家中心參與本研究,隨機入組325例受試者,安全性分析人群合格受試者316例,為改良意向治療(MITT)分析人群合格病例243例。療效分析:對于主要療效指標,MITT人群是用來檢驗利伐沙班優于依諾肝素的假設的主要人群,符合方案人群(PP人群)用來進行支持性分析。如果表示兩種不同治療所導致事件發生率差異(利伐沙班組減去依諾肝素組)的95%可信區間的上限小于0,就應拒絕等效性假說而支持優效性假設成立。通過分析不同治療組間事件發生率的差異和計算相應的可信區間來評價次要療效終點事件發生率。
安全性分析:對符合安全性分析條件的患者人群進行安全性分析。對不良事件進行描述性分析。治療后不良事件定義為那些在第一次應用雙盲研究用藥至停止雙盲研究用藥2天內期間發生的事件。分析了不同治療組間大出血事件發生率的差異,并計算了相應的雙側95%CI。對所有出血事件、非大出血事件和治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按照不同治療組進行列表分析。
療效結果:在中國亞組人群中,每日一次口服利伐沙班10 mg 5周預防擇期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VTE不僅臨床有效,而且統計學上優于每日一次皮下注射依諾肝素40 mg連續2周的治療方案。利伐沙班達到了預先設定的主要和次要有效性目標。在中國亞組人群得到的結果與整體研究人群結果完全一致。
安全性結果:在325例隨機入選的受試者中,316例應用了研究藥物,(利伐沙班組160例,依諾肝素組156例)并入選安全性分析人群。盡管兩者療程不同,每日一次口服利伐沙班10mg治療組受試者應用活性研究藥物時間較長,但總的來說,安全性結果表明利伐沙班與依諾肝素的安全性相當。
結論 本研究證實在中國亞組人群,長期(5周)應用利伐沙班不僅臨床有效,而且優于依諾肝素(2周)治療方案。利伐沙班不僅具有臨床收益,同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依諾肝素相當。這一研究結果與全球多中心的總體研究人群結果相一致。本研究上述結果顯示,在中國人群中應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預防擇期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VTE形成。這是我國骨科學領域針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血栓預防治療的首次大樣本的循證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