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泌尿生殖道感染就診者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國內尚無兒童
淋病患者合并多種支原體感染研究的報道。為此,筆者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收集了89例兒童淋病患者的病灶部拭子標本進行了7種支原體和
念珠菌以及滴蟲檢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目的:為了解兒童淋病患者支原體感染的情況,進一步查清兒童淋病合并感染的情況。方法:對兒科門診89例兒童淋病患者病灶部拭子標本進行7種支原體、念珠菌、滴蟲等病原體檢測。結果:82例女童中23例檢出支原體(28.05%),檢出念珠菌和滴蟲各1例(1.22%);7例男童中3例(42.86%)檢出支原體。解脲脲原體(Uu)、人型支原體(Mh)、肺炎支原體(Mpn)、穿通支原體(Mpe)、生殖支原體(Mg)、發酵支原體(Mf)、梨支原體(Mpi)7種支原體的檢出率分別為20.22%,8.54%,3.38%,4.49%,3.38%,0,0。兒童淋病患者合并支原體感染率為29.20%。結論:兒童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淋菌和支原體為主要病原菌。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89例患兒均為2001年10月~2003年10月來無錫市兒童醫院就診者,經用淋菌培養法確診為兒童淋病患者。其中女童82例,年齡4.5個月~11歲。其中≤1歲7例;2~8歲68例;9~11歲7例。主訴為陰道有膿性分泌物,個別伴有尿頻、尿痛。本次病程7~14天,個別長達2年。男童7例,年齡2~12歲。其中≤1歲1例;2~8歲5例;12歲1例;主訴為尿道口有膿性分泌物。本次病程7~14天。
1.2 方法
1.2.1 標本收集 女童為棉簽收集陰道分泌物、男童為收集尿道口分泌物。
1.2.2 支原體檢測 解脲脲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穿通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發酵支原體、梨支原體均用套式聚合酶鏈反應(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PCR)法檢測。靶基因分別為各種支原體各自的16Sr RNA基因(16Sr DNA),試劑盒由無錫克隆遺傳技術研究所提供,完全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各種支原體nPCR方法考核和主要操作程序見文獻[1]。PCR實驗室設置按文獻[2]進行。
1.2.3 念珠菌、滴蟲檢測 為拭子涂片顯微鏡鏡檢法。
2 結果
89例兒童淋病患者支原體、念珠菌、滴蟲檢測結果見表1;7種支原體檢出狀況見表2;部分支原體nPCR電泳圖譜見圖1、2;Uu、Mh的nPCR產物DNA測序圖譜見圖3、4。
表1 兒童淋病患者病原體檢測結果 (略)
表2 兒童淋病患者7種支原體檢出狀況 (略)
圖1 -圖2 略
3 討論
由結果可見,女童可檢出解脲脲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穿通支原體、肺炎支原體等支原體,男童可檢出解脲脲原體、人型支原體、生殖支原體3種支原體。患兒最常見的是解脲脲原體和人型支原體,與我們先前從成人STD患者的檢出情況相仿[3,4]。89例淋病患兒中26例檢出支原體,支原體的總陽性率達29.21%。本組89例患兒中念珠菌和滴蟲僅各檢出1例,均僅為1.12%的陽性檢出率。本組患兒治療:支原體感染者:希舒美口服10mg/(kg?d),5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其中間歇7天。淋病合并支原體感染:除使用希舒美口服外,另加第三代頭孢菌素;有11例患兒1個月(其中1例半年后)后來門診復查:再次復查支原體全部轉陰。
由此可見,兒童泌尿生殖道感染淋菌和支原體是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因此患兒泌尿生殖道內支原體的定植應該引起兒科臨床醫生的關注。對反復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兒以及長期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要注意是否存在支原體感染,及時清除患兒體內的支原體是必要的。支原體為一群大小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生物,因其缺乏細胞壁故對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呈天然拮抗,僅對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抗生素敏感[5]。但兒童只宜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兒童泌尿生殖道感染進行淋菌、支原體聯合診治對縮短患兒病程,減輕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有積極意義。
本組89例患兒中8歲以下81例(占91.01%),有12例淋病患兒的密切接觸者(父母親9例,保姆2例,祖母1例)承認有淋病病史(尚不能排除部分家屬隱匿病史)。嬰幼兒、小學低年級學生接受成人照管相對較多。綜上所述可以推斷兒童淋病的病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與其密切接觸的成人,這是我們做好健康教育和預防的重點,要保護兒童的心身健康,成人潔身自好和全社會的關注尤為重要。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兒科學雜志》2005年10月2卷10期《兒童淋病患者支原體感染情況的研究》;王繼東 趙麗萍 李琴 梅柏如 穆會君 張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