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004年12月筆者采用德國百康生物共振治療系統(BICOM allergy therapy)對80例慢性濕疹患者進行了變應原檢測和臨床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目的:使用百康生物共振治療系統對80例慢性濕疹患者針對變應原進行脫敏治療。方法:將變應原生物波逆轉、放大后輸回人體,對80例慢性濕疹患者進行脫敏治療。結果:生物共振治療系統脫敏治療的80例患者有效率為85.0%,痊愈率為32.5%。結論:生物共振治療系統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較佳,無任何不良反應。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患者均為筆者所在醫院門診病人,診斷符合慢性濕疹診斷標準[1],病程4個月~5年,并檢測出變應原。所有患者在變應原檢測前1周未口服、靜脈或肌肉注射過皮質類固醇制劑。
1.2 方法
1.2.1 變應原檢測 利用生物共振治療系統所提供的430種變應原,通過紅外掃描檢測系統,對患者進行變應原檢測。
1.2.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生物共振治療系統進行脫敏治療,將輸入杯中不同變應原的生物波進行逆轉、放大后重新輸回患者體內。急性發作患者脫敏治療每日1次,癥狀緩解后每周治療1次;慢性患者則每周1~2次,連續5~6周。第1、2次治療根據生物共振治療系檢測出的患者自身傳導值采用基礎治療,及檢測患者是否存在環境應力、
瘢痕應力,做相應的排除干擾治療,同時根據具體情況可加入器官(肺、肝、腎等)排毒及調
節免疫力治療。自第3次起針對變應原進行脫敏治療。
1.2.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臨床癥狀改善及治療后1個月內有無復發情況進行療效判定。痊愈:變應性癥狀完全消失,停止治療1個月內無復發。顯效:變應性癥狀完全消失,停止治療后復發,但癥狀較輕。有效:變應性癥狀明顯緩解,但停止治療后再次復發。無效:變應性癥狀無明顯改善。痊愈加顯效的百分數合并計算為總有效率。
2 結果
2.1 變應原檢測結果 80例患者變應原較多見的依次是:魚、蝦混合物,牛羊肉,大豆,蛋白,真菌(霉菌),屋塵螨或粉塵螨,豚草花粉,蒿草花粉,另外食物添加劑(磷酸鉀、磷酸鈉等)也較多。
2.2 治療結果 80例慢性濕疹患者中,痊愈26例,痊愈率32.5%;顯效42例,顯效率52.5%;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5.0%。大多數患者治療5~6次后顯效或痊愈,少數患者8~20次才顯效或痊愈,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及停止治療后無任何不適,也無任何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生物共振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根據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De Broglie)提出的量子物質波理論[2],所有物質都具有極微細共振表現出來的物質碼-超微細振動的特定信號,即物質波,也稱共振波。物質波與人體多次接觸后,會逐步產生基于物質信息的生物物理印痕[3],此種印痕即過敏性疾病之根本。一旦人體產生這種印痕信息,就可以被維持并處于休眠狀態,當再次接觸變應原時,印痕被激活,并進而通過生物物理脈沖誘發常見的變態反應疾病。
百康生物共振治療系統采用了生物共振技術,將致敏信號檢出,通過同步鏡像轉換,逆轉變應原產生的共振波,進行放大后經過輸出電極重新輸入人體,削減原變應原產生的印痕,從而使人體恢復正常。
1991年Hennecke醫生發現了通過人體經脈上的穴位點進行共振信息的輸入輸出,成功治愈過敏的方法。1993年Klein醫生運用生物共振技術,將變應原的鏡像信息進行磁頻轉換并高倍放大回輸入患者體內同步鏡像轉換,逆轉變應原產生的共振波,削減原過敏原產生的印痕,從而使人體恢復正常,即目前的生物共振治療。
Hennecke等[4]使用生物共振治療系統治療變應性疾病的結果顯示,50.4%的患者治愈,34.1%的患者明顯改善;宋克敏等[5]用生物共振治療系統對60例患者進行脫敏治療有效率為70.0%,痊愈率為46.7%。筆者使用生物共振治療系統對80例慢性濕疹患者進行了脫敏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較顯著,痊愈率為32.5%,總有效率達85.0%。
百康生物共振治療系統在臨床治療變應性疾病的應用日益廣泛,對于慢性
蕁麻疹、過敏性紫癜、變應性
皮炎等疾病也有較好療效,其突出特點為除了原有的400余種變應原外,還可使用患者自己攜帶可疑過敏物進行檢測及脫敏治療,且無創傷,尤其適合于低年齡患者。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1期;《百康生物共振治療系統治療慢性濕疹臨床療效觀察》;劉艷 楊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