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CA)又稱生殖器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所致的皮膚粘膜良性贅生物,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少數通過問接接觸傳染,是我國目前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與生殖器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女性多見于大小陰唇,偶爾見于腋窩、臍窩、乳房等處。因為只偶見,故不在統計之內。我院主要采用電灼和更昔洛韋配合聯合治療尖銳濕疣(cA),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來本院門診就診的女性尖銳濕疣(cA)患者4O例,經臨床檢查具有典型特征,3%醋酸白試驗陽性,年齡18—56歲,其中18—29歲l1例(27.5%),30—39歲21例(52.5%),39—-40歲6例(15%),>/50歲2例(5%)。
治療方法:疣體局部常規消毒、局麻,根據疣體大小,調試電刀適當輸出功率,采用切割或電灼,使疣體表面變成灰白色,范圍超過疣體周圍1—3mm,深及表皮適度,病損部位每天用紅霉素軟膏外用一次,1周后可清洗,同時0.9%生理鹽水250m1+更昔洛韋50mg靜點日一次,7天一療程。
通過上述病例的列表中清晰顯示最好發部位為大小陰唇,人乳頭病毒(HPV),一旦侵入人體,其潛伏期為1~8個月,平均3個月,好發于皮膚濕膚濕潤區,而治療上應用電灼加更昔洛韋治愈率高,復發率低,是一種可以借鑒的治療方法。
電灼治療尖銳濕疣是進入9O年代后興起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灼(或切割),使疣體內部水分蒸發壞死脫落。疣體破壞徹底,不易復發,創面用紅霉素軟膏作為預防感染,治愈率94%以上,同時用更昔洛韋聯合治療。更昔洛韋是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在體內轉化成更昔洛韋三磷酸,然后通過抑制病毒復制:
干擾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復制。②在DNA多聚酶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本品對病毒有特殊的親和力,對一些肉眼不可見病灶起到治療作用,控制了復發率,主要因為原發性生殖器疣體消退后,殘留的病毒經周圍神經軸索潛存于骶神經結節,機體抵抗力降低或某些激發因子(發熱、受涼、創傷等)可激活體內潛伏的病毒而復發,更昔洛韋療程短,復發率低,復發間隔延長,療效顯著大大減輕困擾患者的病痛,所以我們建議臨床采取聯合治療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率,但長期療效尚需繼續觀察。預防尖銳濕疣傳播的最佳措施是患有尖銳濕疣(CA)的患者應避免性生活,以防傳染給性伙伴,在治療的同時應治療性伙伴,未治愈前不應進行性生活;另外為預防間接感染,提倡不同公用毛巾、浴巾,不在共同的浴缸中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