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韋(麗科偉)間隙性療法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療效觀察
【摘要】 目的 評價更昔洛韋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患者分兩組,更昔洛韋組36例以間隙療法靜脈滴注更昔洛韋250mg,1次/d,連續7天;阿昔洛韋組30例以抑制療法口服阿昔洛韋200mg,5次/d,連續服6個月,治療后隨訪1年。結果 更昔洛韋組早期療效明顯好于阿昔洛韋組(P<0.01),而后期療效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者均無明顯毒副作用。結論 更昔洛韋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是安全、速效的。
生殖器皰疹(GH)是由人類
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具有反復發作難于根治的特點。我科2001年4月~2003年2月用更昔洛韋(商品名麗科偉,由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間隙療法對該病進行治療,并以阿昔洛韋每日抑制療法對其療效
和安全性做比較,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選取臨床上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符合衛生部防疫司1991年制訂的GH診斷標準的復發性GH患者。排除標準:近1個月內曾使用過抗病毒或免疫調節有關的藥物;合并有梅毒或其他生殖器部位潰瘍疾病;有肝、腎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精神神經疾病、孕婦或對該藥過敏或不能耐受;不能按研究要求進行合作者。選取病例共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齡19~53歲,病程6個月~3年,復發周期最短2周,最長2個月。
1.2 方法 66例患者隨機分成更昔洛韋組36例和阿昔洛韋組30例兩組,按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推薦的用藥方案治療。更昔洛韋組:按間隙療法方案(即于GH皮損出現的第一天或出現前期癥狀時即開始用藥)用更昔洛韋250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用藥7天,于第一天用藥開始至6個月 內出現復發均用同一方案治療;阿昔洛韋組:按抑制療法的方案用阿昔洛韋200mg口服,5次/d,連續用藥6個月。
1.3 療效評價 治療后于第2、4、6、8天分別觀察記錄1次,并記錄復發次數和每次復發時的情況,治療6個月后隨訪12個月。早期臨床療效評價以患者皮損局部的主觀癥狀,痛、癢、灼熱感;客觀癥狀,皮損的大小、水皰數量、局部損害程度;全身相關癥狀,頭痛、發熱、乏力等。以臨床病情的嚴重程度按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打分評定。同時記錄起效時間、癥狀消失時間、皮損痊愈時間6個方面給予評定,并記錄不良反應。后期臨床療效評價以6個月后GH的年復發次數評定,評定方法是:療效指數=(治療前年發作次數-治療后年發作次數)/治療前發作次數×100%。療效標準:痊愈即療效指數為100%;顯效即療效指數為60%~99%;有效即療效指數為20%~59%;無效即療效指數為20%以下。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兩個樣本均數t檢驗,各組數據用ˉx±s表示,計數資料用χ 2 檢檢。
2 結果
早期臨床療效和后期臨床療效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更昔洛韋與阿昔洛韋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的療效比較 (ˉx±s)
更昔洛韋組在治療的臨床早期療效明顯優于阿昔洛韋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而在治療的臨床后期療效方面,兩組治療前后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更昔洛韋組t=10.502,P<0.01;阿昔洛韋組t=10.999,P<0.01)。更昔洛韋組的痊愈率為11.11%,顯效率為44.44%,有效率為38.89%,無效率為5.56%;阿昔洛韋組痊愈率為16.6%,顯效率為46.67%,有效率36.67%,無效率為0。兩組間比較也沒有統計學意義。在安全性方面,兩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3 討論
GH的頻繁復發一直是困擾患者和臨床醫生的問題,臨床治療以抗病毒治療為主,并以阿昔洛韋、
萬乃洛韋等抗病 毒藥使用為多,且已證明是治療GH的有效藥物。田洪青 [1] 等用阿昔洛韋每日抑制療法治療頻繁復發性GH,結果發現能使GH的發作次數平均下降44%。更昔洛韋是一種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與阿昔洛韋同屬2-脫氧鳥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可選擇地抑制皰疹病毒的復制,但更昔洛韋的作用較阿昔洛韋強50倍左右,在體內活化的速度是阿昔洛韋5倍以上,對絕大部分皰疹株病毒(包括多種耐藥病毒株)的活力均優于阿昔洛韋 [2] 。張燕等用更昔洛韋治療中老年
帶狀皰疹,發現其療效明顯優于阿昔洛韋,在止皰、止痛、結痂、皮損痊愈等時間上均較阿昔洛韋明顯縮短 [3] 。我們按美國CDC推薦的治療方案,用間隙性療法對36例GH患者治療,并用阿昔洛韋連續的抑制性療法作對照相比較,結果發現治療組在臨床早期療效如患者的癥狀、體征、起效時間、止皰時間等臨床6個方面情況均較對照組為好,而治療的后期復發率,更昔洛韋組與阿昔洛韋組相當。但連續的抑制性療法服藥時間長,服藥次數也多,患者依從性差,大部分患者難于持續服藥。故認為更昔洛韋是治療頻繁復發性GH的較理想藥物。
參考文獻
1 田洪青,任勇,施巖.阿昔洛韋每日抑制療法治療頻繁復發性生 殖器皰疹.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31(3):178.
2 Koyano S,Suzutani T,Yoshida I,et al.Anaysis of phosphorylation pathˉways of antherpesvirus nucleosides by varicella-zoster virus-spetific enzymes.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6,40(4):920-923.
3 張燕,張國娣.更昔洛韋治療中老年帶狀皰疹療效觀察.臨床皮膚科雜志,2003,32(11):680-681.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 2004 年 7 月 第 2 卷 第 7B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