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多動癥患兒的前庭功能發育狀況與正常兒童在哪個年齡段差異最明顯?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王玉鳳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在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及科技部攻關項目基金資助下,得出了研究結論:以11~12歲年齡階段差異最明顯。專家指出,此時應注意使用以前庭刺激為主的姿態控制能力訓練,以改善患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及沖動控制等認知功能。
ADHD兒童在臨床上常表現為行動笨拙、經常跌倒;不會系鞋帶,扣紐扣等精細動作協調不良;存在不能分辨左右等空間位置覺障礙;存在閱讀和書寫時常漏字、跳字、漏行或筆畫顛倒,計算時容易錯位等視覺運動障礙,這些障礙與前庭系統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王玉鳳負責的課題組首次使用前庭系統功能評定方法,通過對視眼動系統、前庭眼動系統、視前庭相互作用系統,對148名7~14歲ADHD患兒和同年齡段正常兒童的視眼動和前庭眼動系統功能發育及差異,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7~14歲正常男孩的視眼動系統中的掃視、反掃視和視-前庭相互作用系統處于發育期,視動性眼震發育穩定,前庭眼動系統處于穩定期;7~14歲ADHD男孩的視眼動系統和視前庭互用系統的發育過程落后于正常對照組兒童,以11~12歲年齡階段差異最明顯。
王玉鳳指出,兒童正處于發育期,其大腦皮層的可塑性高,因此,在ADHD患兒11~12歲年齡段利用靜態平衡儀對患兒進行以前庭刺激為主的姿態控制能力訓練,能提高患兒對前庭信息的利用能力,改善患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及沖動控制等認知功能。(摘自《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