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病理 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痛苦并發癥,是引起糖尿病病人致殘的最常見的原因。其發生率用一般回顧性分析約占糖尿病病人的4%~6%。但若經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其患病率可高達90%以上。病理表現為斑塊狀脫髓鞘變性,嚴重時有軸索變性。早期就發生運動終板損傷。
2.臨床表現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可分為兩類:①對稱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類型,起病緩慢。在病程25年以上的病人中,40%患有本癥。多出現兩側對稱的感覺障礙,以遠端為主,下肢比上肢重,有些病人同時伴有血管病變而疼痛劇烈。運動障礙不明顯。②非對稱性神經病變,起病急,以運動障礙為主,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腱反射減弱。上肢臂叢、正中神經最常受累,下肢以閉孔神經和坐骨神經較多見。
3.診斷 根據糖尿病史和周圍神經受損的表現,即可以診斷。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對本病的診斷和評定有重要意義。
4.康復治療 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二是對癥治療,功能恢復。對疼痛可以選用TENS、間動電療法、干擾電療法、高壓低頻脈沖電刺激、半導體激光照射、超聲波治療、口服止痛藥物,如無效可用脊髓電刺激治療,國外報道對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引起的難治性、頑固性疼痛以及下肢缺血潰瘍有很高的療效。對感覺喪失可以行感覺恢復訓練和促進神經再生的物理治療,如He-Ne激光照射、電磁場療法(脈沖短波等)、低頻電療法(微弱直流電、TENS、HVPC等)。對肌無力,應進行肌力增強訓練(助力運動、抗阻運動)或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單神經炎的特殊處理同上面介紹的
神經損傷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