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獲得性色素脫失性
皮膚病,常累及軀干、四肢及頭面部,嚴重影響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社會行為[1].白癜風是一種易診而難治的皮膚病,其病因、發病機制目前尚未研究清楚,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療效不一。我院采用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目的:探討窄譜中波紫外線(NB- UVB)照射治療白癜風的臨床療效。方法:對本院門診2009~2010 年治療的60 例白癜風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 例,外用0.05% 鹵米松軟膏,每日2 次,療程6 月;治療組30 例,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治療,每周2 次,共6 個月,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治療組痊愈5 例,顯效16 例,有效率為70.0%;對照組痊愈2 例,顯效6 例,有效率為26.7%,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NB-UVB 治療白癜風操作簡單,療效確切,起效快,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臨床資料和方法1.1 臨床資料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本科治療的60例白癜風患者,診斷均符合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和色素性皮膚病修訂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9-54歲,平均26.3歲;病程1個月~ 9年,平均3.5年,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對照組30例,外用0.05% 鹵米松軟膏治療。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及分期各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療組:采用德國Waldman公司生產的UV1OOL TLO1照射,波長范圍31 0一315nm,波峰311nm,初次劑量為0.3J/cm 2,根據照射后的皮膚紅斑反應情況調整劑量,每周照射兩次,每次照射劑量遞增20 %,如有輕度紅斑、痛癢,照射劑量不變直至癥狀消失,如有疼痛性紅斑或水皰,等待皮膚恢復后再行照射,照射劑量減少20%,最高單次劑量為3.0J/cm 2.進行光照治療時均佩戴專用防護眼鏡以保護眼睛并注意保護正常皮膚,男性注意遮蓋陰囊部位,療程6 個月。
1.2.2 對照組:僅采用0.05%鹵米松乳膏(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2次涂抹患處,為減少副作用,要求患者用5天,停2天,總治療時間6個月。1.3 療效標準: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判定療效:痊愈:皮損完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原皮損面積的50%以上;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原皮損面積的10%-50%;無效:白斑無變化或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原皮損面積的10%以下。有效率為痊愈率與顯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率表示,采用 2 ?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治療組痊愈5例,顯效16例,有效率為70.0%;對照組痊愈2例,顯效6例,有效率為26.7%,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比較X2=3.987,P<0.052.2 不良反應:治療組有5例患者在照射后出現腫脹紅斑,伴疼痛,停止照射,外用水楊酸膏后癥狀消失,不影響繼續照射。對照組有8 例患者在外用藥處出現刺激性小水疙,暫停1周,水泡干涸脫痂,再繼續外用,不影響療程。
3.討論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局部脫色性皮膚病,病理表現為皮損部位黑素細胞完全或基本消失,好發于年輕人且暴露部位多見,國內該病發病率為0.17% 一1%.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內服或外用藥物、光療、表皮移植等方法[3].藥物治療,療效不肯定,且有嚴重副作用;表皮移植術,在臨床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NB一UVB治療白癜風臨床上療效確切,NB-UVB可以刺激人角質形成細胞釋放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白介素(IL)一1和酪氨酸酶等,促使黑素細胞增殖和分化,誘導色素再生[4],研究表明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用于治療白癜風安全有效、色素恢復快、毒性小、無光接觸變態反應、色素恢復比較一致、長期照射無角化過[5].
我們采用NB一UVB照射治療白癜風患者30 例,有效率達到70 %,尤其頭面部療效較好,這與國內近幾年相關報道結果相近[6].NB一UVB照射治療白癜風不良反應發生率遠低于對照組,而且NB一UVB照射治療無需內服及外用藥物,操作過程簡單,易被患者接受,起效快,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來源:《世界復合醫學》2015年第3期;《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60 例白癜風臨床療效觀察》;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