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又稱“白駁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脫失性
皮膚病,先天或后天均可罹患,表現為皮膚局部白斑,嚴重影現患者的生活質量。
傳統中醫認為本病乃風邪致病,將本病歸于“諸風門”。目前中西醫治療方法雖多,但療效平平。近年來,針灸治療白癜風受到了廣泛關注[1]。活血祛風顆粒為我院制劑,主要用于治療多類型白癜風,療效顯著[2]。我院采用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目的:觀察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的療效。方法:將186 例病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109 例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對照組103 例單獨進行艾灸治療。結果:研究組痊愈率為85.3%,總有效率為98.2%,對照組痊愈率為31.1%,總有效率為57.3%。研究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療法的痊愈率、有效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療效顯著。
1 材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 年6 月~2014 年10 月期間我院門診就診的212 例穩定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109 例,男61 例,女48 例,年齡10~51 歲,平均24.34 歲,病程1~16 年,平均病程4.39 年。對照組103 例,男52例,女51 例,年齡11~50 歲,平均25.15,病程1~18 年,平均病程4.75 年。
1.2 排除標準①孕婦及小兒鹵門未閉合者;②精神疾病及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傷患者;③2 周前曾接受其他治療白癜風的外用制劑治療者;④懼灸者及過敏體質。
1.3 治療方法1.3.1 研究組: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進行治療。
1.3.1.1 活血祛風顆粒魯藥制字Z20130004,口服,一次2袋(6g),一日3次。
1.3.1.2 艾灸艾灸療法是針灸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等功效,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艾灸療法有針、藥等療法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醫學入門》有:“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因此艾灸在臨床上具有廣泛應用。
通過查閱大量的古典醫籍,我們發現早在1974 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五十二病方·白處》即有火灸治療本病的記載。
《備急千金要方》有“白癜風,灸左右手中指節去延外宛中三壯”,即經外奇穴“灸癜風”的記載。此外,《千金翼方》、《針灸資生經》等書中亦有艾灸治療白癜風的載述。
取穴:白癜風穴(中指末節指腹下緣正中指間關節橫紋稍上方)。
技法要點:施用無
瘢痕直接灸,麥粒大艾炷,當患者感到燙時即用力將余艾吹去或用器具將其壓滅。灸3壯,左右2穴,共6壯,每日1次,30次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統計結果。
1.3.2 對照組:單純進行艾灸治療。
1.4 療效判定標準所有患者按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
黃褐斑與白癜風診療標準(2010 年版)進行診斷和療效評價[3]。
1.5 統計學方法全部資料采用SPSS12.0 統計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統計結果見表1。研究組治愈率85.3%,總有效率98.2%,對照組治愈率31.1%,總治愈率57.3%,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白癜風是一種遺傳和免疫共同作用導致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現代研究發現白癜風患者體液和細胞免疫均有明顯異常,其更詳細的發病機制還不清除[4],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5]。對于這種頑固性疾病,中醫中藥有很大優勢,我們采用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活血化瘀,補益肝腎,養血祛風,溫經散寒,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本觀察結果顯示,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優于單純艾灸治療者,提示內服活血祛風顆粒能活血通絡、養血祛風,兼補肝腎之陰,提高機體免疫力;艾灸治療可溫經散寒、行氣通絡。同時,多項研究證實艾灸可增加黑素細胞的增殖能力和黑素的合成[6-7],對白癜風具有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艾灸配合內服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治療效果好,簡單易操作,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來源:《世界復合醫學》2015年第3期;《艾灸配合活血祛風顆粒治療白癜風臨床分析》;成愛華 韓梅海 韓嫻 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