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較常見的后天性脫色素疾病,按發病范圍分為局限型、發散型、泛發型、節段型和顏面肢末型,按病情發展情況可分為進展期、穩定期、好轉期 J。本病原因不明,治療困難。近年來,部分學者對中醫藥治療白癜風的理論和臨床進行了探索,其中以滋補肝腎、活血祛風為治則組方的中藥方對白癜風有較好療效,茲綜述如下。
1 中醫對白癜風的認識
1.1 病因病機
白癜風中醫病名有白癜、白駁、斑駁等。皮損初起為點狀或片狀乳白色斑,有的邊緣有稍隆起黯色輪,白斑發生后逐漸擴大,數目增多,邊緣顏色逐漸變深。一般無自覺癥狀,病程長,治愈率不高,治療困難。中醫學對白癜風病因病機的認識早在《諸病源候論》中就有描述,認為該病是由“風邪搏于皮膚,致氣血不和”而致。《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日:“此證自面及頸項肉色忽然變白,狀類斑點,并不痛癢,由風邪搏于皮膚致令氣血失和,施治宜早,若循日久,甚者延及遍身。”闡明了白癜風風邪外襲致氣血失和的病因。《醫林改錯》中有“白癜風血瘀皮里”之說,闡明了外傷、跌仆或暴怒傷肝均可導致氣滯血瘀,經絡阻隔,經脈瘀塞,不能榮養皮膚,而泛成斑的病因。近代名老中醫朱仁康主編的《中醫外科學》中有“肝腎不足,皮毛腠理失養而發白斑”之說,闡明先天稟賦不足,皮膚失榮,腠理失養而發白斑。由古代名醫至近代醫家對白癜風病因的認識可看出,白癜風與風邪外襲、瘀血阻滯及肝。腎不足密切相關。林夏認為,白癜風以七情內傷,肝郁腎虛為本;復感風邪,束于皮毛腠理為標,內外之邪相合,從而導致機體氣血失和,絡脈失暢而發病 。由于氣血失和易致氣血瘀滯,皮膚失于榮養而出現色素脫失,病程日久,可累及肝腎兩臟,肝郁腎虛,陰精損傷,或因久病失治,瘀血阻絡,不能濡養肌腠從而加重病情。因此,其病因病機可概括為:七情內傷,肝郁腎虛,風邪搏于肌膚,氣血失和,瘀血閉阻腠理。
1.2 治法治則
盧良君等通過對789例白癜風患者臨床相關因素的分析發現,中醫證型以風濕蘊熱、肝腎不足為主。中醫理論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易襲陽位,所以風邪常合并濕熱之邪侵犯機體四肢及面部等暴露部位,且風性善行而數變,往往導致白斑快速進展,久病入腎。泛發性白癜風多由局限性、散發性轉變而來,病程較長,久病肝腎真陰耗損,精血不充,肌膚失養則發白斑。所以補益肝腎是泛發性白癜風治療的重點。此外,氣虛、氣滯、血寒、血熱、內外傷等皆可致瘀,且“久病必瘀,瘀久入絡”,故臨床上活血化瘀治則也應予足夠重視。由此,白癜風的中醫治療應遵循祛風通絡、補益肝腎、活血化瘀三大治則。劉佳等以中醫證候及病因為切入點,探討白癜風臨床證候分布及分期規律。將祛風作為進展期主要的辨證依據,將肝腎不足作為穩定期主要的辨證依據。穩定期以肝腎不足及瘀血阻絡證作為主要證型,治療側重于滋補肝腎,活血通絡。賈鴻魁 認為,歷代醫家多從風邪立論,以祛風活血治療,但療效并不令人滿意,他提出白癜風多由肝腎虧虛,氣血不和,久病人絡,血脈瘀阻,肌膚失養所致。治宜補益肝腎,活血化瘀。何裕亨等根據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以及“肝腎同源”、“久病必瘀”的理論,立足治病求本的原則,運用活血化瘀、養血祛風、滋肝補腎的治則治療白癜風。孫華娣認為治療白癜風可以調和氣血、祛風活血為主,佐以滋補肝腎。黃衛華認為,白癜風與肝腎臟腑功能虛衰密切相關,肝藏血,主疏泄,腎主骨生髓,在色為黑。氣虛血少,肝腎陰虛,則氣滯血瘀,皮膚血絡閉阻,血不養膚而導致白斑生成。因此,治療上應重視滋補肝腎,祛風活血。陳可本等認為,現代醫學目前公認白癜風的發生與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有密切關系,而中醫學的“腎”與免疫系統關系密切,肝腎同源,肝腎不足為白癜風主要發病機制。同時中醫有“久病成瘀”之說,行氣解郁、疏風活血又為治療白癜風的常用治則。鄭江玲等收集歷代治療白癜風有一定療效的內服方劑305首,對其治則進行了統計,得出使用頻次最高的為“補益肝腎,活血祛風”,出現頻次為68次。
2 臨床應用
2.1 內治法
王淑惠等以補腎、養肝、健脾、活血、祛風類中藥配伍治療氣滯血瘀型(46例)、肝腎陰虛型(22例)白癜風68例。藥物組成:蒺藜30 g,熟地黃、何首烏、女貞子、墨旱蓮、丹參各20 g,白術、補骨脂、當歸、柴胡、香附各15 g,黃芪、紅花、防風、白芷各10 g。結果:該方對氣滯血瘀型有效率95.65%,肝腎陰虛型有效率86.36% 。提示該方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祛風散邪的功效。鄭定輝等 采用消白湯(藥物組成:女貞子、沙苑子、黑芝麻各15 g,覆盆子、枸杞子、生地黃、熟地黃、赤芍藥、白芍藥、何首烏、當歸各10 g)治療肝腎不足型白癜風37例,并與0.25%醋酸氟輕松乳膏治療23例,對照觀察對肝腎不足型白癜風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78.38% ,對照組總有效率56.52%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優于對照組。試驗組治療后CD3、CD4、CIM/CD8比值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升高(P<0.05),CD8則明顯降低(P <0.05)。
丁毅等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滋補肝腎、養血疏風之功效的白黑丸[藥物組成:何首烏(制)313 g,蒺藜417.5 g,黑芝麻104.5 g,當歸104.5 g,生地黃313 g,丹參209 g,雞血藤104.5 g,香附174 g,白芷87 g,稀薟草313 g,補骨脂(鹽制)313 g。以上藥物中黑芝麻、白芷、丹參及補骨脂156.5 g,低溫烘干(60℃),粉碎成細粉,過篩,保存備用,其余何首烏等6味及補骨脂156.5 g,共同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80℃ )的清膏,與上述粉末混合,制成軟材,制丸,干燥,打光。制成1 000 g,即得]治療白癜風53例。并與甲氧沙林片口服、鹵米松三氯生乳膏外敷治療60例對照觀察。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62.3% ,對照組總有效率26.7%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鄭江玲等研究發現,祛風和血、補益肝腎在白癜風的辨證治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于白斑色白,邊界清楚,出現于頭面、腰背、上肢部,病程在1~10年的患者,更需加強祛風和血,補益肝腎的治療。另外,對于白癜風的治療需采用多種治則聯合運用,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抓住白癜風發病的本質:肝腎不足、氣血失和及氣滯血瘀,并將其貫穿整個治療的始終,還可借助現代藥理研究,在中藥配伍的基礎上,選用蒺藜等一些具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的中藥。同時,引經藥的運用也不可忽視。
2.2 內外兼治
吳文盾等以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祛風為原則,采用復方消斑驅白丹內服(由川芎、當歸、紅花、制何首烏、防風、蒺藜、墨旱蓮、丹參、阿膠、黃芪、覆盆子、靈芝、補骨脂、黑芝麻,做成直徑0.5 em顆粒,烘干機烘干,經高溫消毒后每日3次,每次4 g)配合外搽消斑靈(藥物組成:補骨脂、紅花、菟絲子、肉桂)治療自癜風378例。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84.92% ,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何瑞萍采用中藥內外兼治治療白癜風30例。內治:白癜風湯口服。藥物組成:蒺藜、何首烏、紫草、補骨脂各15 g,當歸、丹參、墨旱蓮、防風、茯苓、紅花、女貞子各12 g,黃芪30 g,川芎10 g,甘草6 g。外治法:50%補骨脂酊涂于患處,輔以日光或紫外線照射5~10 min,1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2~3個療程后,30例患者,治愈6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6.7% 。黃衛華采用補骨脂湯治療白癜風30例。藥物組成:紅花、炙甘草各6 g,當歸、熟地黃、蒺藜、墨旱蓮、烏梅、女貞子、雞血藤、何首烏各15 g,補骨脂、菟絲子各30 g,桃仁10 g。按皮損部位不同加入引經藥:頭面部加羌活、枳殼各9 g;上肢加桂枝9g;黃芪l5 g;軀干(胸腹)部加青皮9 g、獨活10 g;下肢加川牛膝、獨活各9 g。每日1劑,水煎服。外用補骨脂浸劑。藥物組成:補骨脂50 g,菟絲子、白芷各30 g,肉桂15 g。以上藥物制成粉狀,加入黑米醋1000 mL,浸泡7 d后。取液外搽皮損處,搽后日光照射5~10 min,每日1~2次,效果更佳。
結果:總有效率73.33%。 .
3 現代藥理研究
最新學說認為,在白癜風發病過程中,毛囊之間表皮的黑素細胞死亡而導致色素脫失,但毛囊周圍黑素細胞仍存活,并被認為是黑素細胞的儲備庫,此處黑素細胞受刺激后能增殖并向表皮轉移,在特定階段黑素細胞中黑素生成途徑再次活化合成黑素,并將黑素向角質形成細胞轉移,皮膚乃重新出現色素沉著。對白癜風的有效治療必須能夠增強或活化上述過程中的某個環節。研究發現,滋補肝腎中藥可促進黑素細胞增殖,提高黑素含量,并激活酪氨酸酶,其激活作用表現為競爭性、非競爭性和混合性,同時還可改善機體元素含量,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自由基損傷。
李永偉等觀察女貞子提取物對體外培養的黑素細胞的影響。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酪氨酸酶蛋白(TRP)和酪氨酸激酶受體蛋白(KIT)含量;405 nm比色測定黑素細胞黑素含量;采用細胞數統計和顯微鏡觀察的方法測定細胞毒性和對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表明,女貞子對黑素細胞的增殖和黑素合成有促進作用;對KIT合成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提示女貞子對黑素細胞增殖和黑素合成具有促進作用,該藥物治療白癜風的療效可能與提高KIT 含量相關。張蕾等通過體外培養小鼠B16黑素細胞,于對數生長期加不同濃度含滋補肝腎中藥(藥物組成:沙苑子15 g,何首烏、蒺藜各12 g,女貞子、熟地黃、黑芝麻、當歸、自芍藥各10 g)的大鼠血清培養后,分別采用4-甲基偶氮唑藍(MTY)法、NaOH法和放免法檢測細胞活性、黑素含量和環磷酸腺苷(cAMP)水平。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滋補肝腎方含藥血清各劑量組對B16黑素細胞增殖均沒有明顯促增殖活性;但20%含藥血清可明顯促進BI6黑素細胞合成黑素量(P <0.05),并提高細胞內cAMP水平(P<0.05),提示滋補肝腎方能通過提高黑素細胞cAMP的水平,促進B16黑素細胞合成黑素。(參考來源:高志莉.滋補肝腎、活血祛風法治療白癜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1年10月第33卷第l0期 P1583-1585)
小結
綜上所述,應用中藥治療白癜風的實驗研究主要通過研究中藥對黑素生物合成過程的關鍵酶~~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顯示以滋補肝腎、活血祛風為原則的中藥對白癜風治療有較好療效,這種療法顯著提高了過去醫家一味注重自己臨床經驗用方治療白癜風的療效。近來已有學者開始研究制作動物白癜風模型,若能通過這一新的研究途徑,不僅證實滋補肝腎、活血祛風是治療白癜風的一個重要方法,而且能為I缶床療效提供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