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是真菌感染導致指甲結構改變,顏色改變,并且相互傳染的一種真菌性皮膚病,導致指甲變形,增厚,容易脫落,分離,常有一個導致多個指甲被傳染。一般以 1-2個指(趾)甲開始發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澤,日久甲板變脆而破損脫落。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澤;甲板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其質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積。有時甲板可與甲床分離。灰指甲在不同致病菌、不同時期的表現差異較大,因此臨床上選擇灰指甲藥物應根據治病菌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灰指甲藥物進行治療。
臨床上應根據致病菌來選擇不同的灰指甲藥物,前提在于分離出致病菌,根據藥敏或抗菌譜來決定,若無法確定病原菌,則應選擇廣譜的抗真菌藥物。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可分3大類:皮膚癬菌(主要包括毛癬菌屬、小孢子菌屬和表皮癬菌屬)、酵母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等)和除皮膚癬菌以外的其他多種霉菌(包括曲霉菌等)。所引起的甲真菌病又分別被稱為甲癬、甲念珠菌病、甲霉病。
由真菌引起的灰指甲臨床上稱為真菌性白甲,損害初為甲板表面小的白點,形狀不規則,一個或數個,多見于甲的新月區、游離緣、側緣等,既可局限于一處,也可散在分布于全甲,大小可無明顯變化或逐漸增大,致使甲板變軟凹陷,無自覺癥狀。
由甲下皮癬菌引起的灰指甲稱為甲下皮癬菌病,損害常從甲板兩側或游離端開始,為小而清楚的黃色或白色小點,以后病變處甲板逐漸增厚,呈灰白色或灰色,范圍不斷擴大,使甲板變脆和形成裂隙,造成甲缺損,甲板下有松軟的角蛋白和碎屑沉積,較易造成甲板變空和與甲床分離。甲板可有小的凹陷和甲橫溝,表面凹凸不同,粗糙無光澤。有時整個甲板增厚呈杵狀,一般甲周皮膚無變化或有少量鱗屑。患甲無觸痛和自覺癥狀。病變發展較緩慢,較長時間甚至數年才造成全甲破壞,但可波及多個甚至全部指(趾)甲。
若致病菌為白念珠菌,一般多合并念珠菌性甲溝炎,甲病變多發生于兩側甲緣,逐漸波及鄰近甲板,使甲板顏色變暗,略微隆起,甲板有松軟的角蛋白沉積,使其與甲床分離,但甲板表面有時可近似正常甲板,無變色,亦不變軟,且具有光澤。一般甲損害多無自覺癥狀,合并甲溝炎時可有輕微疼痛和壓痛。
據統計,吉林省15年來甲真菌病致病菌種,雖然紅色毛癬菌的分離率有下降趨勢,但仍占絕對多,達77.1%,須癬毛癬菌、白色念珠菌、煙曲霉分離率則呈上升趨勢,分別占10.0%、8.6%、4.3% 。而桂北地區甲真菌病致病菌檢測中,紅色毛癬菌占第一位(達46.6%),其余依次為其它念珠菌屬(12.4%),白念珠菌(9.8%),大小孢子菌(8.5%),酵母菌(4.7%),須癬毛癬菌(4.7%),曲霉(4.3%)及石膏樣小孢子菌(3.0%)等。另外還應注意少數病例甲板中存在著混合感染,臨床上以皮膚癬菌與酵母菌或其他霉菌的混合感染多見。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您不要盲目用藥,治療灰指甲藥物有多種,但都有一定的適應癥,不一定都適合每位患者,用藥不對癥的話,會導致病情加重,如果長時間使用的話,可能會對肝,腎功能產生一定的損壞,還會加重病情,反而產生了抗藥性,耐藥性,致使延誤病情,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