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目前世界上性傳播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也是近年來我國最常見的性病[1]。由于淋球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的轉變和淋球菌耐藥性的增加,淋病的治療越來越困難,其治療方案也在不斷地被修改[2]。目前WHO推薦治療淋病以第三代頭孢類藥物為首選[3]。左氧氟沙星對淋球菌亦敏感。我院皮膚性病科采用頭孢替唑鈉靜脈滴注聯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療淋病,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男94例,女32,年齡17~66歲,平均37.3歲。患者自發病至就診期間均未服用過藥物。男性取尿道分泌物,女性取尿道分泌物和/或宮頸分泌物做涂片檢查,均見G-雙球菌,同時做淋菌培養均提示為淋球菌,并做尿常規檢查。
1.2 藥物
注射用頭孢替唑鈉為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出品,粉針劑,2g/支。鹽酸左氧氟沙星片系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諾捷有限責任公司產品,規格為0.1g(以左氧氟沙星計)。
1.3 治療方案
將126例淋病患者分為A、B、C三組,A組應用頭孢替唑鈉2g溶于1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一日兩次;B 組單用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一日兩次;C組頭孢替唑鈉2g溶于1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一日兩次,同時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一日兩次,三組均治療7d。治療后第7天復查,了解癥狀是否消失,檢查尿道外口或/和宮頸是否還有膿性分泌物,并取尿道分泌物和/或宮頸分泌物做涂片檢查G-雙球菌,如有G-雙球菌則加做淋菌培養均。
1.4 療效評估
根據衛生部2000年《性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①痊愈: 治療后第7天復查, 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 細菌涂片陰性,尿常規檢查陰性。②顯效: 第7天檢查尿常規,WBC<4個/HP或者仍有自覺癥狀但涂片G-雙球菌陰性者。③無效:第7天涂片仍見G-雙球菌或淋病癥狀及體征未愈者。
1.5 統計學處理
組間率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A、B、C三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果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療效比較
3 討論
急性淋病是由淋病雙球菌(簡稱淋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化膿性感染,如不及時治療,淋球菌可進入后尿道或宮頸,向上蔓延,引起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炎癥,或者轉入慢性尿道炎導致難治性的多段尿道狹窄。因此,選擇敏感、高效的抗菌素是治愈淋病、防止復發的關鍵。而耐青霉素淋球菌菌株(PPNC)的出現,使得淋病的治療越來越困難。頭孢替唑鈉為半合成的頭孢菌素衍生物,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發揮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靜脈用藥后5h在滲出液中仍有相當量的頭孢替唑,明顯比血中濃度維持時間要長。本研究治療淋病,單用頭孢替唑鈉靜脈滴注,2克/次,一日兩次,治療7d,治愈率為90.0%,顯示出頭孢替唑鈉對淋球菌確實有效。氧氟沙星是新的第三代奎諾酮類藥物之一,對淋球菌亦特別敏感,生物利用度95%,組織穿透力強,對肛門直腸淋病患者也有消除淋球菌的效果,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首選藥物之一。據報道氧氟沙星200mg,tid,7d,淋病治愈率達85%[4]。而鹽酸左氧氟沙星片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其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兩倍,主要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細菌拓撲異構酶II)的活性,阻礙細菌DNA的復制而達到抗菌作用。本研究B 組單用左氧氟沙星片0.2g口服,一日兩次,治療7d,治愈率也為85%,但藥物用量小,且與頭孢替唑鈉聯合治療淋病的治愈率可達97.8%。
因此,頭孢替唑鈉聯合左氧氟沙星片方案治療淋病可明顯提高治愈率,療程短且經濟而安全,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來源:《黑龍江醫藥科學》2009年10月32卷5期;《頭孢替唑鈉聯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療淋病126例分析》;栗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