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我院皮膚科門診2005年7月~2007年7月期間初診確診為丘疹性
蕁麻疹患者1249例,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日期等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現報告如下。
1 病例選擇
參照《臨床
皮膚病學》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全部病例皮疹為群集或散在的風團樣斑丘疹,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可有偽足,中央可有水皰或大皰,多見軀干及四肢伸側等部位,劇烈瘙癢,以夜間為重,無明顯的全身癥狀,有明顯的季節性。選擇初診患者,居住地均在上海市楊浦區,籍貫不限。
2 結果
在2005年7月~2007年7月間,門診明確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病例1249例,其中男596例,占47.72%;女653例,占52.28%。發病年齡為5個月~89歲不等,平均35.1(SD±2.7)歲,其中小于10歲占47.82%,10~19歲占11.24%,20~29歲占10.12%,30~39歲占14.57%,40~49歲占12.96%,50~59歲占1.85%,60~69歲占1.43%,70~79歲占0.01%。
丘疹性蕁麻疹占月門診總量的0.55%~5.38%,平均(2.76±1.75)%。取病程小于30天者,發病日期在2005年7月~2007年7月的丘疹性蕁麻疹1249例。兩年間丘疹性蕁麻疹的發病時間月份相似,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總數的86.62%,平均每月占全年的12.37%,發病數最少的是每年的1月和12月,平均每月占全年的2.33%。
3 討論
丘疹性蕁麻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常伴劇烈瘙癢,在就診的兒童患者中的病例數僅次于濕疹[1]。一般是昆蟲叮咬所引起的速發及遲發過敏反應[2],昆蟲的種類可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人群中個體素質對叮咬的反應有差異,昆蟲叮咬時對諸如皮膚的唾液可能是致敏原[3]。好發月份同昆蟲的活躍季節及環境一致,集中在4~10月,占全年總數的86.62%,1月和12月發病例數最少。與年齡均有密切關系,好發于1~10歲的兒童,其他各年齡段均有發病。該病對患者尤其是兒童的危害不可低估,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但重要在于努力預防,主要是保持環境衛生,消滅螨蟲、臭蟲、跳蚤等各種有害昆蟲,注意防止昆蟲叮咬,排除致敏性食物等。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7年4月5卷8期;《丘疹性蕁麻疹1249例臨床分析》;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