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是發生在睡眠中的坐起,下地行走或執行其他一些復雜的行動,通常夢游者雙眼睜開,但對周圍環境并無認知表現。夢游最常見于兒童晚期和青春期。病人在夢游時還會反復喃喃自語,有的會發生絆跌或自樓梯上摔下從而遭受意外損傷。雖然名稱叫作夢游,其實當時并沒有在做夢。通常病人對夢游全無記憶。治療主要針對意外損傷的防范,如發現有基本的病因則應進行對因治療。苯二氮類藥物,特別是地西泮和阿普唑侖可能有幫助。其他藥物,例如選擇性5-羥色胺重攝取抑制劑,在應用苯二氮類藥物無效比較嚴重的病例中可以考慮使用。
夜驚(恐懼,尖叫,騷動的發作)在兒童中比在成人中更為多見,而且時常伴有夢游。它們發生在第3與第4期NREM睡眠中。在成人中,夜驚往往與心理障礙或酒精中毒有關。臨睡前服中效或長效苯二氮類藥物,例如地西泮2~5mg有時可防止發作。
惡夢特別多發于兒童中,也可在成人中發生。它們發生在REM睡眠期,在發熱或過度疲勞或飲酒后更為常見。治療應針對基本的精神因素或軀體疾病。
不安腿綜合征相當常見,特別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往往發生在入睡之前。病因不明,但≥1/3的不安腿綜合征患者都有家族史。感到兩腿部有種難以描述的不舒服感覺,活動腿部可使其暫時有所緩解。對病人帶來的苦惱與睡眠的喪失可以達到嚴重的程度。治療比較困難,往往需要試用多種藥物與多種用藥劑量方案。首選藥物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培高利特(pergolide)與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制劑。其他可選用的藥物有羥考酮,卡馬西平與卡巴噴丁。臨睡前服用苯二氮類藥物可防止驚醒但不能防止夜間的腿部動作。
夜間小腿痛性痙攣常發生在其他各方面都健康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中,出現在睡眠中。痛性痙攣累及小腿肌肉或足部肌肉,引起足部或足趾作強力的蹠屈。診斷依據病史以及體征或功能障礙的缺乏。在臨睡前牽伸小腿與足部肌肉數分鐘往往有助于防止痛性痙攣。出現痛性痙攣后立即作肌肉牽伸動作通常能使癥狀緩解,較之憑經驗使用藥物治療更為可取。有應用硫酸奎寧200~300mg臨睡前服,但新近的研究認為它對夜間痛性痙攣不能奏效。大劑量奎寧可產生苦味,耳鳴,面部潮紅,瘙癢及胃腸功能障礙,并且能與許多其他藥物起交叉作用。鈣的補充(例如葡萄糖酸鈣1~2g,每日2次)病人都能耐受,但療效不肯定。可與奎寧及鈣劑一起應用的藥物包括苯海拉明50~100mg臨睡前服,氧化鎂100~200mg,每日2次,以及小劑量苯二氮類藥物。不過,所有這些藥物的毒性作用都超過它們的有益作用。如懷疑下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有所增加,應用美西律(Mexiletine)150mg,每日3次,有時有效。避免咖啡因及其他交感神經興奮劑可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