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是脊柱本身及其附屬組織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炎癥,因侵犯骶髂關節、關節突關節、鄰近韌帶和近軀干的大關節,最終導致纖維性的或骨性的強直與畸形。以前醫學界認為它是中樞型的
類風濕性
關節炎,現在認為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比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更強的遺傳因素;有96%左右的患者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檢查呈陽性結果。亦有人認為與尿路感染、周圍環境及其他種種因素均有一定關系。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理變化在早期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很相似,都以增殖性肉芽組織為特點的滑膜炎開始。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之處是在附近骨質中也發生與滑膜病變無聯系的慢性炎性病灶。病變多由骶髂關節開始,逐漸向上侵犯腰椎、胸椎,最后到頸椎。肩、髖、肋椎、胸骨柄等關節和恥骨聯合也常被累及。強直性脊柱炎晚期病變與類風濕完全不同,強直性脊柱炎關節破壞較輕,極少發生骨質吸收及關節脫位,但關節囊和韌帶骨化十分突出,最后發生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表現:
①男性遠多于女性,好發于16——30歲的青壯年;
②本病絕大多數為隱性發病,初發癥狀常為腰、臀和髖部疼痛,腰椎僵硬,陰天或勞累后加重,遇熱或休息后減輕,病變發展至胸椎、肋椎關節時,出現胸部束帶感,呼吸困難;病變發展至頸椎時,頭部轉動困難,整個脊柱完全僵硬;
③發病緩慢:發作與緩解交替進行,大多數呈上升性擴展,活動期以疼痛和發僵為主;
④駝背畸形:由于脊柱屈肌比伸肌拉力強,隨著病情發展,脊柱被固定于屈曲位,呈圓形后凸狀畸形。如病變侵及頸椎,脊柱呈圓形駝背,頭不能抬起,向前直視困難,僅能看到足下或較近距離;
⑤髖關節強直畸形:當病變侵及髖關節時,早期以疼痛為主,逐漸呈現屈曲畸形,隨著韌帶骨化,髖關節呈強直狀被固定在屈曲內收位;
⑥化驗檢查:約80%的患者血沉加快;90%以上的患者血清組織相容性抗原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多屬于陰性;
⑦X線片:骶髂關節的變化最早,可見
骨質疏松、關節軟骨下骨質模糊,關節邊緣硬化,進而關節間隙增寬,軟骨下有毛玻璃樣密度增生帶,多從髂骨側開始,偶有小圓形空洞破壞區。脊柱X線片早期可見普遍性骨質疏松,小關節模糊,晚期有駝背畸形,小關節融合,關節囊及韌帶鈣化、骨化,椎體間有骨橋形成而呈“竹節”樣改變。(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