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過去稱肝性昏迷,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征,氨中毒學說氨代謝紊亂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腦病,大部分肝性腦病是由各型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多見)和門體分流手術引起。
肝性腦病過去稱肝性昏迷,是嚴重
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征,氨中毒學說氨代謝紊亂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腦病,大部分肝性腦病是由各型
肝硬化(病毒性
肝炎肝硬化最多見)和門體分流手術引起。
瑞甘門冬氨酸鳥氨酸能為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提供底物。而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產物,同時也是氨的儲存及運輸形式。無論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尿素和谷氨酰胺的合成均受鳥氨酸、門冬氨酸及其它二羧基化合物的影響,鳥氨酸幾乎參與尿素循環的活化和氨解毒的全過程,作為氨中毒的解毒劑。氨在肝性腦病的發生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降低血氨是糾正肝性腦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瑞甘門冬氨酸烏氨酸對輕微型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50例肝硬化伴輕微型肝性腦病病人予以瑞甘10g/d,靜脈滴注,連續14d。觀察治療前后數字連接實驗A、B(NCTA及NCTB)、數字符號實驗(DST)、線追蹤實驗(LTT)、血氨(Bloodammonia)、外周血紅細胞(RBC)、血色素(HB)、白細胞(WBC)、血小板(PLT)、血清總膽紅素(TB)、血清丙氨酸轉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清總蛋白(TA)、血清
白蛋白(A)、凝血酶原時間(PT)、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標變化。結果發現所有病人經瑞甘門冬氨酸烏氨酸治療后NTCA、NTCB、DST、LTT、血氨、ALT、AST、PT、Cr、RBC、WBC明顯優于治療前,P值均〈0.05。TB、外周血PLT、HB、A、BUN與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值均〉0.05。實驗表明瑞甘門冬氨酸烏氨酸治療輕微型肝性腦病療效確切,且對肝功能有改善作用,副反應小。
陳明妃等對85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的病人進行對照研究,發現加用瑞甘門冬氨酸鳥氨酸組較不加用門瑞甘冬氨酸鳥氨酸組的病人達完全清醒所需時間明顯縮短 (P<0.05);而且死亡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肝功能(包括AL,T、SB)下降均優于對照組。丁一娟等用瑞甘門冬氨酸鳥氨酸與谷氨酸鈉作對照,對46例肝性腦病病人進行研究,發現撲翼樣震顫的消失及神志清醒所需時間均以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同時也發現肝功能恢復在治療組更快。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對氨基酸類藥物過敏者及嚴重的腎功能衰竭(血清肌酐>3mg/100ml)患者禁用瑞甘注射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歡迎到百濟新特連鎖藥房咨詢瑞甘門冬氨酸烏氨酸藥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