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2012年10月26日的第13屆亞太臨床微生物暨感染病會議上,蔣建東教授在會議上做了關于“Hsc70是抗HBV的潛在靶點”的報告,并在報告中指出中國藥物——苦參素或有望減少乙肝耐藥問題。
蔣建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2010年調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工作,任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后就讀于南京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1988年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89-1999年在美國紐約大學西奈山醫學中心學習、工作,回國前任腫瘤系臨床免疫實驗室主任。1999-2010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員,病毒研究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主要從事抗感染、抗癌和糖脂代謝紊亂的新藥研究。
苦參素,是我國從天然產物中分離出的化合物,也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SFDA就已批準苦參素用于抗
肝炎治療。但在當時,苦參素的分子機制不是很清楚,它的臨床效果并不比西方藥物更好,所以一直以來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但是,在近幾年來,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研究了乙
肝病毒(HBV)與宿主的關系,發現了熱休克同源蛋白(Hsc)70,熱休克同源蛋白(Hsc)70為HBV復制所需要的蛋白。在研究中,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下調熱休克同源蛋白(Hsc)70,使其蛋白含量減少,HBV復制就會被抑制。
對此,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還建立了一個生物學模型,在篩選時發現,苦參素可以下調熱休克同源蛋白(Hsc)70。在這一基礎上,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通過生物學實驗、動物實驗證實,苦參素就是通過抑制Hsc70蛋白在宿主細胞的表達來產生抑制病毒的作用。
苦參素,通過調節病毒宿主細胞內環境使宿主細胞不支持病毒復制,很可能不會引發耐藥。對此,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做了很多實驗,發現在細胞中苦參素對耐藥病毒有效,自身也沒有引起耐藥。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又把這一結果在臨床進行試驗,發現苦參素對抗逆轉錄酶抑制劑耐藥的和不耐藥的乙肝患者同樣有效。也就說,如果把苦參素與現有的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明顯減少臨床耐藥的產生。
蔣建東教授指出說:肝炎需要長期、終生服藥,耐藥是肝炎的大問題?鄥⑺丶饶芸共《居帜軠p少耐藥,中西結合可能是未來的較好治療方案,這在早期試驗中已經被證實。
目前蔣建東教授的研究正在進行中,蔣建東教授及其團隊研究人員希望自己研發的藥物能夠在肝炎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
長源甘平(苦參素片)、龍鑫甘(苦參素片)、
蘭信(苦參素片)恒邁(苦參素氯化鈉注射液)、
天晴復欣等(苦參素膠囊)等,是目前肝炎治療中的抗病毒藥物,詳情可咨詢400—101—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