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愛吃蛋糕、愛喝咖啡的都得小心點,因為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餅干、咖啡伴侶中常常藏著植物奶油,可加劇患冠心病、二型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危險”——上周類似這樣的消息幾乎隨處可見。
媒體關于“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殺蟲劑”的報道引起軒然大波。有網友開玩笑說,經過這次曝光,自己又上了一堂生動的化學掃盲課。不過掃完盲,我們下面要怎么做?當你關注面包、蛋糕還能不能吃的時候,是否意識到自己在選擇食品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你很少關注食品標簽,至多看看保質期。其實,食品標簽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看懂了它們,你的選擇可能會更健康一些。
購買食品時你會認真看標簽嗎?記者隨機做了一個小調查,54名消費者中,有13人表示會仔細看,有31人選擇有時看有時不看,有10人從來不看。也就是說,有七成多的人幾乎是“閉著眼睛”買食品的。“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看標簽,更多是因為看不懂。”南醫大二附院營養科營養師徐海娥說,一些標簽中專用名詞和化學名詞過多,而消費者根本不明白這些是什么東西,比如咖啡伴侶,廠家基本上都會標出脂沫粉這個成分,但消費者并不知道這是什么,也不知道長期飲用會給身體帶來什么影響。
調查:你買東西,食品標簽是擺設嗎?
哪些是食品標簽的重要信息?我們應該先看哪一部分?專家建議,首先看配料成分和營養成分,盡量少選擇化學合成物多的食品,多選擇新鮮原料制成的食品;其次,選擇一些自己認為值得信耐的品牌,作為第二道防護;第三,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對存放時間心中有數;最后,對保存方法、食用說明詳細了解。
排在最前的成分一般含量最多
有一點要記住,通常排在最前的成分是占該食品分量最多和最重的,而排在最后的則是占該食物分量最少的。以一包夾心餅干為例,它的配料表是:小麥粉、精煉植物油、白砂糖、葡萄糖粉、全脂乳粉、玉米淀粉、食品添加劑、榛子醬、食用鹽。這就說明一塊這樣的餅干里,含量最多的是小麥粉,其次是油,再其次是各種糖,含量最少的是榛子醬和鹽。所以如果成分表中含有反式脂肪的成分排名靠前,那選購時就要小心了。一般,配料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固體菜油”“人造酥油”等名稱,那該食品就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
實例解析
某果汁牛奶飲品部分配料表:水、全脂乳粉(或鮮牛奶)、白砂糖、濃縮蘋果汁、食品添加劑(羧甲基纖維素納、檸檬酸、乳酸、檸檬酸納、三聚磷酸納、瓜爾膠、阿斯巴甜、安賽蜜、黃豆膠、乳化硅油、乳酸鏈球菌素)、食用香精、牛磺酸、維生素E、煙酰胺。
解析: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賽蜜就是我們常見的甜味劑。美國FDA已經批準5種非營養性甜味劑使用在各種不同的食品中,同時設立了這5種甜味劑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ADI)。其中,糖精鈉(ADI:5毫克/公斤體重)、阿斯巴甜(ADI:50毫克/公斤體重)、醋磺內酯鉀(ADI:15毫克/公斤體重)、三氯蔗糖(5毫克/公斤體重)和紐甜(ADI:18毫克/公斤體重)。羧甲基纖維素納、三聚磷酸納是乳化劑、增稠劑。瓜爾膠是穩定劑。乳化硅油是消泡劑。檸檬酸、乳酸、檸檬酸納是酸味調節劑。而牛磺酸、維生素E、煙酰胺等就是所謂的營養素。如果廠家按國家規定劑量進行添加,一般不會對人體有大害處。同樣,即使生產符合國家標準,如果食用過多,就會導致體內食品添加劑積累過多,同樣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挑選:食品標簽應該先看哪一部分
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塑料食品包裝中的成分可能導致
癌癥發生。費城Fox Chase癌癥中心研究員在實驗室測試中,將幼年母鼠放置于含有可塑劑化合物BPA(雙酚A)和BBP的環境中,事實證明這兩種物質是通過母乳影響乳腺基因式的環境雌激素。因此用于包裝食品和飲料的塑料產品也提升了人們的擔心,有時它們能從塑料
中滲透出去,進入食品當中,成為誘發癌癥的隱形殺手。同時實驗研究表明,在加熱或塑料陳舊、刮破以后影響尤為突出。所以,經過加工的包裝食品、罐頭等要少吃,應盡量用玻璃容器儲存食品。
儲存:盡量用玻璃容器儲存
關注:你買到真正的“無糖”食品了嗎
由于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三高”逐漸困擾城市居民,于是,標著“低脂”、“無糖”字樣的食品琳瑯滿目。但實際上,你買到了真正的“無糖”食品了嗎?徐海娥介紹,《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中關于“無糖”的要求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按照國際上通用的無糖食品概念講,無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由麥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等來作為食糖替代品的食品。市場上大部分食品難以做到無糖要求,因為每種食品本身就含有糖,現在很多食品沒有添加蔗糖就稱自己為“無糖”,這其實是對“無糖”食品的一種誤解。
超市里的許多食物都標著“不加糖”,但是這只能說明這些食物中沒有通過人工額外加入糖,并不保證它們不會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當你在常規食品與它們的“無糖版”中難以選擇時,一定要認真對照成分表。如果“無糖版”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少很多,那么不妨選擇這種。但如果兩者的碳水化合物總量差別并不是很大,那你買“無糖版”的也就意義不大了。
小貼士:食品兩大期限要分清
保質期(即最佳食用期、最短適用日期)是指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保質期的標示為:最好在……之前食用(飲用);……之前食用(飲用)最佳;此日期前食用(飲用)最佳;保質期(至)……;保質期××日(××個月,×年)。
保存期(即推薦的最后食用日期)是指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預計終止食用日期。超過此期限,產品不宜再食用。保存期的標示為:最好在……之前食用或飲用;此日期前食用或飲用最佳;保存期至……保存期××日(××個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