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度房室阻滯 P波后不都隨以QRS波群.有三種類型:文氏或莫氏Ⅰ型傳導阻滯,PR逐漸延長,在脫落一個QRS波群以后重建房室結的傳導,周而復始;莫氏Ⅱ型阻滯,PR間期固定,但間隔數次脫落1個QRS波群;高度阻滯,在P波與QRS波群之間有數學關系,即2:1,3:1等,癥狀少見.其重要性在于有完全性阻滯的危險.傳統的看法是高度阻滯與莫氏Ⅱ型阻滯比文氏阻滯更嚴重.但對慢性心血管疾患的病人凡有Ⅱ度房室阻滯者均應考慮預防性植入心臟起搏器.
Ⅲ度房室阻滯(完全性心臟阻滯) Ⅲ度房室阻滯時,心房和心室之間無電聯系.生命的維持賴于連接處(房室結或希氏束)或心室逸搏.逸搏的起搏點愈高,QRS波群愈狹.高位起搏,心率相對較快(>40次/分),QRS波群亦狹,這是相對可靠的.起搏點位置低,心率慢,QRS寬,但不很可靠.ECG上可見P波,但與QRS波群不相關聯.
Ⅲ度房室阻滯有重要的血流動力學后果(見下文先天性Ⅲ度阻滯).昏厥,眩暈和急性心力衰竭常見.逸搏心律>40次/分時,癥狀不急,包括怠倦,體位性低血壓和氣短等.心臟停搏隨時可發生.
治療
因洋地黃引起的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停藥后反應良好,以后再用藥時宜以更小劑量謹慎地使用,其間可能需要臨時起搏.并發于下壁心肌梗死的Ⅲ度房室阻滯用阿托品有效,通常自動緩解.并發于前壁心肌梗死,提示梗死范圍廣泛,即刻和遠期預后嚴重.心排出量通常由逸搏的心室起搏點維持,但其逸搏心率可能很慢,節律不穩定.應緊急植入經靜脈起搏電極.在心內起搏裝置植入前可用大的電極發放維持時間較長的電脈沖作體外起搏.一般避免應用異丙基腎上腺素.
長期治療是安置永久性起搏器.簡單的VV1型起搏器可維持生命,但缺乏心率的反應.可能使運動耐量減低.心率反應性起搏器(如由運動或溫度激發)很有效.植入操作亦簡單.但功能正常的竇房結依然激動心房,為心率最好的感受器,因而用DDD起搏器作房室順序起搏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均是有益的.
當完全性房室阻滯隨下壁梗死愈合而消失.不需安裝永久性起搏器.前壁心肌梗死病人Ⅲ度阻滯完全解除的機會很少,應作進一步檢查(如電生理,運動試驗,24小時動態ECG)以確定房室結傳導的可靠性.
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安裝起搏器限于嬰兒多次心率低于55次/分,持續30秒以上并有癥狀者;兒童一天平均心率<50次/分;以及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癥狀或有伴隨的心臟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