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多發病于秋冬季節,雖有多種因素,但與飲食習慣大有關系。凡喜吃熱燙食物、油炸食物、焦炒食物、煙熏食物、腌制類、泡酸菜、嗜煙酒者,發生食道癌的比例就大,到秋冬季節為了驅寒,有些人為了熱鬧,不是吃火鍋,就是吃麻辣燙,且多是暴飲暴食,豈不知這是食道癌發病的重要原因。由于飲食過于熱、燙、辣,食道壁及粘膜反復受到刺激和傷害,同時,食道毛細血管和微神經也膨脹到了最敏感程度,假如此時有致癌物質經過或停留,就有可能種下禍根。
食道癌患者確診后,常需要行手術、放化療等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煩惱。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營養狀態對治療的成果和預后密切相關。因此,無論是患者和家屬都應該與醫生多溝通,樹立正確抗病觀念,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以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食道癌患者的飲食應當注重清淡,但部分患者喜歡味重,反而過于清淡影響患者的食欲,因此飲食上注意患者個人開胃的食品,只要有營養,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有條件可多燉些肉湯,雞蛋、魚、蝦、各種肉類、豬肝等蛋白含量高的食物都是很好的營養品,也可適當補充些奶粉、牛奶,豆漿等。蔬菜有助于補充維生素。
患者術后出現這些反流性食管炎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表現為咽部或口腔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反流,常伴有胸骨后燒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難等癥狀。因此,食道癌術后患者應注意飲食,細嚼慢飲,少量多餐。餐后最好站立起來散散步,睡覺時將枕頭墊高使頭肩部處于“高枕無憂”的狀態,這樣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如果有明顯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如頑固性咳嗽、膿痰、胸悶及呼吸困難等,應去醫院就診積極治療,以改善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食道癌放化療期間患者容易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一般治療后可自行恢復,反應重者,可配合藥物治療。
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從來源學科上分,主要包括西醫與中醫兩種療法,西醫又可分為放療、化療、手術及新興的靶向與基因治療,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應癥,外科手術作為食道癌(食管癌)的根治方法,只適用于早期患者治療。隨著人類對基因和蛋白質的更深認識,靶向治療及近年基因治療的開發為食管癌的治療提供了新希望,但療效及安全性還需進一步臨床驗證,鑒于手術、放化療的不良副作用,中醫藥物治療和食療尤適合幫助食管癌患者的調理和恢復,并能聯合西醫治療手段,以達相輔相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