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多發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療
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年9月第18卷第9期
王肇炎 王爾兵 馬長武
作者單位:410006長沙,湖南省腫瘤醫院內科(王肇炎、王爾兵);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馬長武)
【摘要】 闡述抑制蛋白酶體是
癌癥治療的一種新方法。波替單抗(商品名:
萬珂)是第一個被批準臨床應用的蛋白酶體抑制劑,臨床前試驗表明其對許多腫瘤細胞株有效;I期臨床試驗確定了最佳劑量與可處理的毒性;兩個Ⅱ期試驗(SUMMIT與CREST)證明萬珂治療復發和(或)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MM)安全有效;HI期APEX試驗比較萬珂與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復發的MM證實萬珂能提高有效率、緩解持續時間和總生存期。研究者探索萬珂與常規化療和其他新藥的聯合。繼續進行中的試驗用萬珂作為第一線藥物治療MM結果令人鼓舞。單用萬珂或與其聯合治療惡性腫瘤值得進一步研究。
【主題詞】 多發勝骨髓瘤; 靶向治療
近年來,多發性骨髓瘤(MM)的治療有了明顯的進展。應用
沙利度胺(Thalidomide)+美法侖+潑尼松要比MP(美法侖+潑尼松)和VAD(長春新堿+多柔比星+潑尼松)標準方案有較佳的總生存期。大劑量化疔(HD—CT)后自體干細胞移植是治療年輕的MM患者的“金標準”。本病常見于老年人群,隨著社會老齡化,其發病率相應增高,目前MM已占血液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傳統化療方案治療老年人MM的中位生存期(MST)僅3年,因易出現耐藥性復發,往往難以治愈,急需尋找新的治療策略。波替單抗(bortezomib,硼替佐半,商品名:萬珂Velcade,簡稱PS一341)是目前全球唯一被批準做臨床治療的蛋白酶體抑制劑。現闡述其治療MM的作用與前景。
1 臨床前研究
蛋白酶體具有多個催化活性位點的蛋白酶復合體,負責細胞內蛋白質的降解,包括細胞周期調控與調節細胞凋亡蛋白。蛋白酶體抑制劑,通過下調核轉錄因子NF—KB(nuclei transcript factor NF—KB)或調控細胞周期蛋白與細胞凋亡通道而發揮抗腫瘤作用。NF—KB有調節細胞生長和腫瘤形成的功能,其參與許多細胞過程,包括細胞因子的表達、細胞黏附、細胞周期激活、凋亡和腫瘤形成。NF—KB在未激活狀態下存在于細胞質,與抑制性蛋白IKB結合。抑制NF—KB顯示能增加一些腫瘤對化放療誘導凋亡的敏感性。
Bortezomib抑制化學敏感的、化學耐藥的與地塞米松耐藥的MM細胞株的增生,也抑制從患者骨髓中
新分離的MM細胞的增生。完全抑制MM細胞生長濃度≤100 nmol/L。萬珂無論對化學敏感或化學耐藥的MM細胞均可增強化療對其DNA的損傷作用,表明萬珂與化療并用有協同作用,可克服耐藥。萬珂抑制NF—KB活性是因TNF— 或由于MM細胞與骨髓基質細胞結合,而阻斷抑制性蛋白IKB降解。它也上調CDK抑制劑p21和p27,并導致MM細胞凋亡。在小鼠異體移植模型上,萬珂能抑制MM細胞生長并延長其生存期。
2 臨床研究
2.1 I期試驗
遞增劑量研究,臨床最明顯的不良反應是血小板減少和電解質異常(低鈉與低鉀血癥),但可處理。12例中9例MM患者至少完成一個8周期治療,包括1例完全緩解(CR),血液標本藥效學分析顯示萬珂抑制2O S蛋白酶體呈時間依賴和劑量依賴特點,質量分數在1.0 mg/m 和2.0 mg/m 之間有一個坪期,這期間蛋白酶體抑制不超過7O%。推薦劑量為1.0 1.3 mg/m ,每周2次,連用2周,即第1,4,8,11天用藥,休息10 d,每3周為1周期。體內外試驗萬珂可增強蒽環類藥物的抗腫瘤作用。測定萬珂與多柔比星脂質體(商品名:楷萊,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egLD)的最大耐受量(MTD)和劑量限制性毒性(DLT),萬珂劑量0.9—1.5 mg/m2,第1,4,8,11天,休息10 d,PegLD
30mg/m2,第4天,每21 d為1周期,根據第1周期應用,推薦兩藥的MTD分別為1.5mg/m 和3Omg/m2,DLT主要是血小板減少、低鈉與低鉀、無力和不適,一般耐受良好。若兩者合用,Ⅲ 一Ⅳ度毒性至少1O%,主要是骨髓抑制、虛弱、肺炎與周期神經疾病、中性粒細胞減少而致的發熱腹瀉等。治療24例難治性MM,其中22例>2周期可評價療效的患者中,8例(36%)CR或接近CR(nCR),8例(36%)部分緩解(PR),值得進一步研究。
2.2 II期試驗
SUMMIT (用蛋白酶體抑制劑治療無對照的MM)和CREST(萬珂治療復發MM的臨床反應與療
效)這兩個多中心臨床試驗,單用萬珂或與地塞米松(DXM)聯合應用均有持久的效果和有意義的生存期益處。在SUMMIT研究中,曾用至少2次(2—15次)治療方案(64%曾用SCT)惡化(PD)的MM患者,應用萬珂(1.0 mg/m )治療有效率(RR)35%,且RR不受性別、MM類型、血清B一微球蛋白、染色體13缺失或現在及以往治療的類型與次數的影響;多變量分析唯有年齡、骨髓中漿細胞百分率預示萬珂的效果(P<0.05)。<65歲比>65歲RR高(32%:19%,P=0.06),骨髓中漿細胞≤0.05比漿細胞比例低的有較高的RR (35% :20% ,P=0.03)。Richadson等新近報告萬珂1-3 mg/m ,每周2次,連用2周,即第1,4,8,11天,隨后休息10 d,為1周期,共8周期或以上,DXM 20 mg在應用萬珂的當天應用。中位隨訪23個月,結果表明202例(包括SUMMIT的病例)中193例可評價效果的患者中,7例(4%)CR,12例(6%)nCR,34例(18%)PR,14例(7%)MR。中位有效持續時間12.7個月,中位至惡化時間(mTYP)13.9個月,而疾病進展(PD)或不能評價的患者(NE)mTYP 1.3個月,中位總生存期(mOS)17個月,PD或NE為8個月,看來萬珂對復發或耐藥的MM有有意義的長期益處。在CREST試驗中,第一線治療后復發或難治的54例MM 患者,不像SUMMIT,隨機應用萬珂低劑量(1.O mg/m )或高劑量(1_3 mg/m )組作為單劑治療,結果表明低劑量組(n=27)ORR 33% ;而高劑量組(n=26)ORR5O%,聯合DXM RR高,低劑量組RR 44%,高劑量組RR62%,然而CR或nCR 1.0mg/m2組較高(11% :
4%)。
2.3 Ⅲ期試驗
APEX(蛋白酶體抑制劑擴大緩解評估)對669例復發的MM患者,隨機應用萬珂(n=333)或大劑量地塞米松(HD—DXM,n=336),在可評價的患者中,萬珂(n=315)CR+PR 38%;而HD—DXM(n=312)CR+PR 18%(P<0.001),CR/nCR為13%:2%。mTYP分別為6.2(189 d)和3.5個月(106 d)(P<0.001),1年生存率(SR)分別為8O%和66%(P=0.003)。常見不良反應>Ⅲ度血小板減少29%:7%,貧血1O% :11%,中性白細胞下降15% :0,周圍神經疾病0:8%。結果表明萬珂治療復發的MM(曾用13個化療方案)患者優于HD—DXM,能提高RR,且有明顯的生存期益處。Rifkin等報告192例MM患者隨機應用DVD方案(/t=97,PegLD 40 mg/m +VCR 1.4 mg/m ,靜脈滴注,第1天+DXM 40 mg,口服,第1 4天)或VAD方案(n=95,VCR 0.4 mg+ADM 9 mg/nl ,第1 4天,靜脈滴注+DXM 40 mg,口服第1 4天),每28 d為1周期至少4周期,結果表明,RR (DVD 44%;VAD 41%),無惡化生存期(pfs,HR,1.11;P=0.68)0S(HR,O.88;P=0.01),兩方案類似。但DVD不良反應明顯低,Ⅲ Ⅳ度粒細胞減少或致發熱(1O% :24%;P=0.01),有敗血癥發生率低及抗生素應用減少等優點,但手足綜合征高(I一Ⅱ度為25%:1%)。
2.4 萬珂為基礎聯合治療復發的MM
臨床前研究表明萬珂增強其他抗腫瘤藥的細胞毒作用。用萬珂2周期后出現PD或4周期后SD的患者可加DXM,106例患者中,SUMMIT試驗13/74,CREST試驗9/27加DXM有增效作用,包括一些DXM耐藥者。萬珂+Peg-LD或ADM,萬珂+美法侖(L—PAM),萬珂+ADM+Thalidomide+DXM(VATD);萬珂+沙利度胺的衍生物Lenalidomide等方案也顯示了好的結果。Cioll等應用萬珂(1.O mg/m2,靜脈滴注,第1,4,8,11天,DXM 24 mg,口服,當天用,28 d為1周期×6周期),Thalidomide 100 mg,QN(LD—VTD方案),17例可評價的復發或難治MM中,9例(53%)有效,其中CR 2例,PR 6例,MR 1例;SD6例,PD 2例。中位隨訪11個月,12例仍生存,5例死亡,較適于老年人應用。新近[14,1 5J骨髓微環境的實驗模型研究為Tipifarnib(Zamestra,R11冊),一種法尼基轉移酶抑制劑與萬珂聯合提供了理論依據。
2.5 萬珂治療新診斷的MM 患者
2003年5月美國FDA批準萬珂為治療MM的第三線方案(曾用2個以上方案出現PD),先后在40多個國家上市,2005年擴大為第二線治療(曾用至少一次化療方案)。目前,治療新診斷的MM正在研究中,但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Jagannath等報告萬珂作為第一線治療,l-3 mg/In ,每周2次,休息1周為1周期,在用萬珂當天和每次后DXM 40 mg,RR88%(CR 6%,nCR 19%),≥ Ⅱ度毒性是感覺神經疾病(3l%),但很少導致停藥。還有一些第一線治療,包括萬珂+ADM+DXM (PAD)方案,合并Thalidomide+DXM與Mephalan+Prednisone,中間分析RR>70%,含萬珂誘導治療后干細胞移植是可行的,初步報告RR>90%。
2.6 毒副反應
萬珂常見的毒副作用在臨床上用標準方法和(或)減量大多是可處理的,它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是暫時的,一般休息10 d,即可恢復。Ⅱ期試驗患者出現周圍神經疾病占35%,但主要為I Ⅱ度,通常是下肢感覺異常,強烈的感覺遲鈍、麻木等,輕度減量,Ⅱ度毒性伴疼痛或≥ Ⅲ度則停藥直至恢復。在SUMMIT和CREST試驗中,因不良反應減量者占12%,停藥占5%,多數情況下中斷治療癥狀緩解或改善。Berenson等應用萬珂1.0mg/m 或l-3mg/,每21 d為1周期直至8周期治療復發或難治的MM,可加DXM(20 mg),63例中位增加>7周期,總共l4周期(范圍7 32周期),中位治療41.5周,75%的患者應用DXM。目前沒有發現累積毒性,最常見的Ⅲ一Ⅳ度毒性是血小板減少(29% ),腹瀉(11%),貧血(11%),中性粒細胞減少(10%),神經性疾病少見。萬珂±DXM治療復發或難治的MM患者6周期以上是安全的,毒副作用是可處理的。歐美國家肺毒性低,日本有報告稱萬珂可引起嚴重的肺損傷,值得警惕。
3 展望
萬珂是第一個臨床應用治療復發或難治的MM的蛋白酶體抑制劑。實驗與臨床研究證明其有抗腫瘤作用。萬珂與化療藥聯合能增強化療敏感性。I Ⅱ期臨床試驗證實其有較高的RR和可處理的毒性,萬珂聯合其他抗腫瘤藥可提高RR。作為一線方案治療MM,初步報告RR>80%。萬珂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特別是套細胞淋巴瘤以及某些實體瘤也有很大的潛能。采用萬珂作為再治療的效果、安全J生與耐受性的評估(EVEREST IV期試驗)正在進行中。
參考文獻(略)
百濟新特連鎖藥業是一家經營和管理重大慢性疾病用藥的連鎖專科藥房,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專科醫藥連鎖企業。藥房擁有400多種腫瘤類藥品,囊括
肺癌、
肝癌、
胃癌、
前列腺癌、
乳腺癌、
結直腸癌等主流新特藥品,專業的網站為您提供腫瘤相關信息,包括腫瘤癥狀,腫瘤的治療以及腫瘤患者的生活調理等。客服中心由數十位資深藥師組成,依托400免費電話,以科學客觀的態度介紹藥品,為全國顧客提供更便捷、更專業的藥品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