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國內外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國內學者目前多沿用1994年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病學組確定的分型方法,即將
白癜風分按照二型、二類、二期來分類。
一、二型分類法:
●尋常型
1.局限性:單發或群集性白斑,大小不一,局限于某一部位。
2.散發性:散在、多發型白斑,往往對稱分布,白斑總面積不超過體表面積的50%。
3.泛發性:多由散發型發展而來,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規則大片而累及體表面積的50%以上,有時僅殘留小片島嶼狀正常膚色。
4.肢端性:白斑初發于人體的肢端,如面部、手足指端等部位,而且主要分布在這些部位,少數可伴發軀體的泛發性白斑。
●節段型
白斑為一片或數片,沿某一皮神經節段支配的皮膚區域走向分布,一般為單側。
二、二類分類法:
●完全性白斑
白斑為純白色或瓷白色,白斑中沒有色素再生現象,白斑組織內黑素細胞消失,對二羥苯丙氨酸(多巴)反應陰性。
●不完全性白斑
白斑脫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見色素點,白斑組織內黑素細胞數止減少,對二羥苯丙氨酸反應陽性。
三、二期分類法
●進展期
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漸向正常皮膚移行、擴大,境界模糊不清。
●穩定期
白斑停止發展,境界清楚,白斑邊緣色素以上分型方法,參照白癜風可能病因、有關(部分)實驗室指標,結合白斑的臨床形態、分布部位與范圍及治療反應等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