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色素脫失性疾病。而光療作為其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被廣泛運用。本文就包括光化學療法,窄譜中波紫外線,308nm準分子激光等光療法近年來的發展作一綜述。
眾所周知,白癜風為一色素脫失性疾病,嚴重影響著患者身心健康,特別是暴露部位的患者一般具有沉重的精神負擔。但迄今為止,因其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易診斷難治療的特點,因此,目前多采用綜合療法(包括手術,藥物及物理治療)。而光化學療法作為物理治療的重要部分,為大家所關注,本文就近年來白癜風的光療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光化學療法
光化學療法是將光敏劑和長波紫外線(320480nm的紫外線,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能透過表皮達真皮,甚至真皮中部)結合治療疾病的方法。其可能機制:促進黑素細胞DNA復制,使細胞有絲分裂周期縮短,黑素小體數目,黑素細胞突增多,酪氨酸表達增加及有功能的黑素細胞數量增加,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補骨脂素光化學療法(PUVA) 8甲氧補骨脂素1948年即用于治療白癜風,但紫外線加補骨脂治療白癜風是于1974由Parrish首先提出,最初是用于治療
銀屑病,不久即發現UVA可以激活8甲氧補骨脂素的活性,一直沿用于今。現多采用的方法是[1]:對于泛發性白癜風或局部治療無效者,治療前首先口服8甲氧補骨脂素(0.5~0.6mg/kg)兩小時 后照UVA。治療前應首先測定最小光毒量(MPD),首次治療量一般1/2~3/4MPD,以后根據情況每隔1~2次增加1/4~1/2MPD。對于中國人皮膚,UVA的最初劑量通常是1~2J/cm2,每次增加0.25~0.5J/cm2,直到紅斑出現,每周2~3次,一個療程可長達30次或更多。治療中大部分皮損消退或明顯好轉時改用維持量,即1~2周照射1次。而對于皮損范圍小,數目少者,可于皮損處涂0.2%的8甲氧補骨脂酊,0.5小時后光照。上述治療時均應戴護目鏡保護正常皮膚,以盡可能的減少光毒反應。近來有人提出用5甲氧補骨脂素代替8甲氧補骨脂素,光毒副作用更小。 但 PUVA有著不適于12歲以下的兒童應用,具有光毒性,易致皮膚老化,
白內障及誘發皮膚
腫瘤等特點。
1.2 凱啉光化學療法(KUVA) 凱啉是一種呋喃并色銅,其化學結構及生物活性均類同于補骨脂,但毒性相對較小,安全性好而患者依從性高[2]。Hofer A 等選取了28例泛發性白癜風患者(男13名,女15名;平均15~51歲,平均34歲),均在14年的某段時間接受了超過6個月的KUVA的治療,通過治療前后圖片對比治療前后皮損區色素恢復情況進行相關分析發現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療效同治療次數(r=0.833,P=0.001),同UVA的累積劑量(r=0,840,P=0.001)都有相關性。在持續治療時間超過3個月的病人中,平均治療次數次194(69~386),平均的UVA累積劑量2.036J/cm2(690~4411J/cm2), 41%的患者效果較好(如皮損處70%的色素得到了恢復。最常見的短期副作用是輕微的惡心,28個患者共有8個出現,而且主要在治療的最初幾個周出現;在KUVA治療結束后長達4~110個月(平均40個月)的隨訪期內,28人中能隨訪到的23人均沒有出現
皮膚癌和光化性
皮膚病,結果充分證明KUVA治療白癜風,假如治療時間足夠,不僅是有效的也是安全的。Clrlie G 等人[3]通過體外實驗闡明KUVA的治療機制:被UVA激活的凱啉刺激了黑素細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的生成。Valkovas [4]觀察到色素恢復同年齡有教大的相關性(色素恢復率=81.76(1.48*患者年齡)。
1.3 苯丙氨酸光化學療法 苯丙氨酸聯合UVA治療白癜風1983年即用于臨床,現多采用苯丙氨酸的前體左旋苯丙氨酸,它能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合成黑色素。此法優于其它療法在于它能提高白斑區皮膚對光的耐受性。Kniter等曾對21例患者應用左旋苯丙氨酸加UVA治療白癜風,總有效率達到了85%此療法更能提高白斑區皮膚對光的耐受性,在國外已推廣應用。
1.4
卡泊三醇光化學療法[5] 黑素細胞表面表達維生素D3受體,1,25二羥維生素D3可調節黑素合成,卡泊三醇系維生素D3 1,25(OH)2D3活性代謝物的類似物,它可能通過黑色素細胞上的維生素D3受體或調節細胞內鈣紊亂而發揮作用[6]。2001年Erims等人選取35例尋常型白癜風患者,采用隨機雙盲對照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卡泊三醇光化學療效果良好。
2 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
1997年Westerhof[7]率先用于白癜風的治療,2001年Scherschem L[8] 再次通過試驗肯定其療效。2007年Yoness等[9]選取了65名非節段性白癜風的患者,采用雙盲隨機對照試驗,治療12個月后觀察其療效,結果發現在非節段性白癜風患者中,NBUVB優于普通的PUVA。目前普遍認為NBUVB適于泛發性白癜風的全身治療,療效與累積照射次數密切相關,照射次數以每周12次為宜,一般1月后才能顯效,療程需半年以上。Nijoo等[10]還應用311nm NBUVB治療51例泛發性白癜風患兒,觀察結果認為NBUVB 治療兒童白癜風也是有效的
和安全的,可以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3 308nm準分子激光
308nm準分子激光即氯化氙準分子激光,是一種新型的醫用激光,其波長在UVB范圍內。308nm準分子激光最深可至1.5nm的真皮淺層,且只針對皮損部位,因此而具有高選擇性。[11]Novak通過研究顯示其作用機制主要與其可促使白癜風皮損內活化的T細胞凋亡有關。2002年美國Spencer首次報道運用它治療白癜風的結果,國內2005年楊慧蘭等[12]觀察了近500例各型白癜風的患者,通常308nm準分子激光5~6次,原有的完全性白斑上開始出現點狀的色素島,經過每周2次共10周的治療,10%~15%的患者可完全復色,顯效率可達50%左右,有效率則達90%以上[13]。Passeron T 等人也通過研究證實: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局限性白癜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是肯定的,但是運用于紫外線敏感區域(如面,頸,軀干等部位)效果更為顯著。據現有的文獻,我們認為308nm準分子激光的主要適應癥還是靜止期白癜風患者,尤其是面積較小的患者。其主要副作用是治療部位的紅斑,同時也可以出現水皰,刺痛不適,以及導致皮膚腫瘤等[14],但其導致腫瘤的危險性隨著累積照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而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的累積照射量遠低于NBUVB。因此,在臨床上多次被證明具有比PUVA和NBUVB更好的療效,色素快速再生且維持時間長久。
4 聯合治療
Passeron T[13]等人選取14名患者用0.1%
他克莫司軟膏聯合308nm準分子激光,結果顯示二者聯合療效優于兩者各自單獨使用308nm準分子激光同卡泊三醇聯合治療也有較好的療效。。Ostovari N[15]等人報道他克莫司在沒有UVB的情況下治療白癜風是缺乏有效性的。Mehrabi D[16] 通過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比較研究發現在泛發性白癜風的治療中,他克莫司聯合NBUVB是優于單獨使用NBUVB的,進一步說明了兩者具有協同作用[16]。NBUVB同卡泊三醇,激素類軟膏如[17]氟卡替酸同UVA結合使用的協同效應,亦都有報道。不僅如此,對于行表皮細胞移植的白癜風患者,UVA能增加其治愈率[18]。有研究顯示白癜風患者血液中葉酸和微生素B12水平低于常人。Julin[19]等選取100例白癜風患者,給以口服葉酸和維生素B12,夏天照射日光,冬天照射UVB,治療時間至少大于3~6月,結果表明52例有明顯效果,暴光部位色素恢復明顯,38%患者恢復最明顯的時間是夏季。但需進一步研究明確維生素及光照的最小劑量及療程。
而國內更多的報道是NBUVB與糖皮質激素軟膏(如他卡西醇,鹵美松);與免疫抑制劑(如他克莫司),光療同中藥制劑(如復方
卡力孜然酊),以及中草藥,針灸等祖國醫學聯合治療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隨著醫學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對于白癜風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我們相信光療一定能更好的用于白癜風的治療。
參考來源:《西南軍醫》2009年2月17卷1期;《白癜風光療研究進展》;曾世華 綜述,熊霞 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