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以皮膚顏色減退、變白、境界鮮明、無自覺癥狀為特征,易于診斷而難于治療,影響美觀。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男女比例大致相當,但以年輕人多見,中西醫病名相同。筆者近三年來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白癜風46例取得不錯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目的:應用中西醫理論綜合治療白癜風。方法:對46例白癜風患者采樣西醫口服/外用+中醫外治進行治療,觀察療效。結果:治愈14例,顯效20例,有效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8%,痊愈率30.4%。結論:中西醫綜合治療白癜風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6例患者均為本單位皮膚科門診長期堅持隨訪的病人,年齡8~62歲,其中男30例,女16例,病程2個月~10年。診斷標準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性皮膚病學組1993年第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及1994年學組委員擴大會討論的白癜風臨床分型[1],即二型:尋常型:局限型8例,散發型23例,肢端型15例,泛發型0例;節段型:0例。二類:完全類白斑10例,不完全類白斑36例;二期:進展期32例,穩定期14例。
1.2 治療方法
1.2.1 西醫治法 全部病例均口服甲氧沙林片劑(江蘇天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早晨1片,長期服用;強的松每天早晨1片和左旋咪唑每次2片,每天3次(兒童減半用量)聯合間歇用藥即服7天,停3天;外用藥:甲氧沙林溶液(江蘇天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早晨1次,溶液風干后,再外涂地塞米松霜1次,按摩2min,2~3h后照日光適當時間(10min以上)1次。
1.2.2 中醫外治 不論期別,在西醫常規治療2個月后,每周均給予1次治療。
(1)梅花針:局部常規碘伏消毒后,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或拓展開病灶皮膚,以便于右手持針,叩打時,要使梅花針體有適當的彈性,以局部皮膚微微泛紅,或有少量組織液滲出,乃至微量出血為度,每次5min[2]。
(2)拔罐:在施過針的白斑處,隨即用塑料真空罐拔上,以局部針眼出血或皮膚充血瘀紫為度,每次5min。
(3)灸療:右手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被施灸部位病灶處進行直接照射,先用溫和灸,以病人感覺溫熱舒適,乃至微有熱痛感覺為限,然后用回旋灸,從白斑邊緣向內,一圈一圈縮小,艾條與皮膚的距離以能耐受為度,灸到病灶局部變成深紅色為最佳,每個白斑3~5min依次進行[2]。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性皮膚病學組1993年第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及1994年學組委員擴大會討論的白癜風療效判斷標準(草案)為:痊愈:白斑全部消失,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失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有效:白斑部分消失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10%,≤50%;無效:白斑無變化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10%[1];療期判定:3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最短1個療程,最長5個療程。
2.2 治療效果 46例患者經過以上治療痊愈14例,顯效20例,有效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8%,痊愈率30.4%。治療過程中偶有患者短期胃腸道反應,經過處理很快消失。患者中痊愈者最短僅1個療程,多數患者治療時間選擇在春夏秋三季,但有1/5患者選擇在秋冬春季節,療效不差,療程略長。具體情況詳見表1。表1 46例白癜風療效觀察表
3 討論與分析
現代醫學認為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又是難治的頑固病癥,其發病原因涉及到多個方面,均帶有探討性和推測性;目前,從白癜風的發病機制來看,醫家多傾向于黑素細胞產生黑色素能力的進行性減少或消失[1]。近年來,免疫學說和神經精神學說在白癜風的發病機制中越來越得到臨床醫家的青睞和高度重視;基于該認識和觀念,臨床上使用免疫調節劑強的松和左旋咪唑均是用于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同時激素又能抑制抗體與黑素細胞抗原的反應,從而使白癜風病灶不再擴展,讓白斑容易著色,使之趨于穩定康復,使進展期白癜風平穩過渡到穩定期,為下一步各種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2]。甲氧沙林即8-補骨脂素用于治療白癜風歷史悠久,口服或外用藥均能取得可靠的療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補骨脂素治療白癜風的機制有以下四點:(1)增強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增加表皮黑素細胞密度,使還原型黑色素氧化成黑色素;(2)在與紫外線配合治療時可使皮膚產生炎癥,使酪氨酸酶的活性增高,促進黑素細胞合成和運轉黑色素;(3)刺激角朊細胞釋放炎癥介質,使黑素細胞生長因子作用于表皮和毛囊中存儲的黑素細胞,使之增殖;(4)清除黑素細胞膜上的抗黑素細胞抗體,清除或減少白斑區表皮內的朗格罕細胞,阻斷該細胞的細胞毒作用,保護黑素細胞[2]。換言之,口服或外服補骨脂素加上紫外線照射,可使黑素細胞變得高度活躍,細胞內黑素體數目顯著增多。
中醫學認為白癜風外因為感受風邪,跌撲損傷;內因為情志內傷,五志不遂,氣機逆亂以至于瘀血阻絡,氣血不和,血不榮膚,或久病失養,損精傷血,殃及肝腎,以至精血不能化生,皮膚失其所養而發病[3]。
中醫外治三聯療法正是針對白癜風這一發病機制,即梅花針叩刺出血療法:能達到邪氣外泄,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以達氣血榮膚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梅花針叩刺皮膚對微血管的血色、流變、瘀點、流速均有改善作用,改善微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缺氧狀況,有助于機體組織恢復[2]。
拔罐法:具有機械刺激,調整陰陽,祛邪扶正,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和雙向調節作用;緣于罐內負壓吸吮、熨刮、牽位。擠壓皮膚和淺肌肉層的良性刺激,包括局部暫時瘀血所形成的“自血療法”,刺激皮膚的毛細血管,在調節循環系統的同時,也有效地調動了體內的免疫功能[4]。
灸治療法: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疏風解表,祛濕散寒之效[5]。
概括起來而言,中醫認為梅花針、拔罐和艾灸等療法可使病邪瘀血排出有道,局部氣血可暢通,具有行氣活血祛瘀,疏風解表扶正之效,正是針對白癜風“氣血失和,久病必瘀”之病機,有的放矢,顯著改善白斑的微循環,修復局部組織缺氧狀態,從而激活局部黑素細胞的活性,使細胞內黑素體數目明顯增多[1]。
總之,該西醫口服/外用+中醫外治模式應用于治療白癜風以來,通過臨床研究發現有如下創新之處:(1)進展期患者經過此治療2個月后,自然轉變為可控制性的穩定期,便于任意實施中醫外治療法,確保白斑不增大反而迅速縮小,顯著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為下一步持續治療打下堅實的基礎。(2)打破了目前現代醫學“冬不治癜,治而微效”的固有慣例,突破季節性治癜禁區,創造性提出“扶正祛邪,四季皆治”的治癜理念,為患者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治療時機提供方便。(3)不受中西分型(西醫:期別、型別、類別;中醫的辨證分型)的限制,每周治療1次,既能方便患者堅持隨診治療,又能減輕其經濟負擔,可達“簡、便、驗、廉”之效,深受病人家屬歡迎。(4)探索出“醫患互動,四心歸一”的醫患心理溝通理念,以保證滿意的療效在患者身上體現出來。即:①愛心:患者或家屬要有關愛身體,關愛家人的疼愛之心,才能及時就醫和長期積極堅持;這方面表現有以下特點:青少年高于中老年,城市高于農村。而醫家要表現在有責任心,對患者要同情和溫厚,這樣必將對患者產生良好的積極的心理暗示,對調動機體潛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②信心: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醫療信息層出不窮,中醫西醫優勢互補齊頭并舉,必將對就醫的患者樹立信心產生幫助,信心的產生是建立在醫家確切的療效上的,有階段性、漸進性和波動性等特點。醫家在掌控現有信息和技術的情況下,對初診患者要有明確的導向,同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融會各家特長,不斷創新,用對醫療事業的強烈使命感不停地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決心,用漸進性的療效推動其增強信心。③耐心:患者在治癜有一定療效后的心理狀況可以有合理的波動,在費時費力費錢后,療效出現緩慢以至暫時停頓等不盡如人意時,會產生一定的厭煩、急躁和氣餒情緒;醫家要自始至終、心平氣和地告訴患者,出現這種情況只是階段性和暫時的;同時想方設法調整思路來推進療效,并時刻告誡自己不得馬馬虎虎,推諉搪塞;要始終站在患者的角度來對待患者,安穩患者,幫助其平穩地度過波動期,用關愛之舉來消除患者的煩惱和憂愁。④恒心:患者對白癜風的療程要有足夠的認識,即慢性病,長療程。醫家要自始至終,言行一致地服務患者,解答問題,明確告訴患者“堅持就是勝利”這一成功秘訣。概括而言,信心是關鍵,愛心是保證,耐心是愛心的延續,恒心是信心的再現,四心歸一就是要實現醫患同心,共同克癜[3]。
總之,中西醫綜合即西醫口服/外用+中醫外治模式治療白癜風之所以成功,主要歸功于醫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始終如一地高度關注患者白斑的局部療效狀況和全身狀況即機體的免疫力,同時注重與患者的交流溝通,講究方法和技巧,以達到醫患信任,配合默契,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來源:《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7年5月7卷10期;《中西醫綜合治療白癜風46例療效分析》;韓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