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在中醫學中稱為“白癜”、“白駁風”、“白駁”等。目前,學術界對本病病因病機的闡述也不盡相同。有學者認為,因患者素體陰虛,肝氣郁結,或感受六淫之邪,阻于皮膚,致氣血不和,血不養膚所致。另有學者認為,主要是因局部皮膚黑色素的缺乏,黑為腎之本色,黑色素缺乏正是腎虧之明證;色白主虛寒,虛為氣血虧虛,寒是陽虛寒凝,加之風邪相搏, 故令皮膚失榮,白變由生。還有學者認為,白癜風是由風邪侵犯皮膚,襲入毛孔,毛竅閉塞,血不榮膚;或七情內傷,五志不遂,氣機紊亂,氣血違和,久病失養,亡血失精,傷及肝腎,精虧不能化血,陰血虧虛,不能生精,營衛無暢達之機;或郁怒傷肝而氣滯血瘀,脈絡阻滯不通,新血不生;久病因循失治,瘀阻脈絡,肌膚失養所致。由于對白癜風病因病機的闡述不同,所以,在指導臨床用藥上也各不相同,有主張用純中藥治療,也有主張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的。近年來,用純中藥治療白癜風的報道很多,療效也很確切。筆者現根據臨床用藥劑型不同,對治療白癜風的中藥制劑運用情況作一綜述。
1 單劑型
1.1 湯劑
周氏等[1]采用商氏消白方Ⅰ號配合商氏消白方Ⅱ號治療白癜風120例患者,結果痊愈22例,顯效46例,有效31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82.5%。治療時間最短3周,最長2年。屠氏等[2]用克白湯加減治療白癜風195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3個月為1個療程,4個療程后評定療效。結果痊愈23例,顯效41例,有效81例,無效50例。痊愈率為11.79%,總有效率為74.36%。王氏等[3]辨證運用活血祛風湯治療白癜風52例,總有效率為98%,治愈率為73%。用藥時間最短20 d,最長為3個月。袁氏[4]辨證運用養陰活血湯治療白癜風,30 d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禁用維生素C,忌食西紅柿、草莓及辛燥之物。經服上方6個療程,結果痊愈46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67%。王氏[5]應用通竅活血湯加減治療白癜風42例。1個月為1個療程,最長觀察6個療程。結果痊愈11例,顯效9例,有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2%。張氏等[6]用復方桃紅液治療82例患者,總有效率為86.83%。劉氏[7]介紹了其導師歐陽恒教授根據臨床經驗選定7味中藥組成的消白合劑(黑芝麻30 g,黑大豆30個,核桃30個,紫背浮萍10個,路路通10個,紅花10個,大棗5枚),收到較好的療效。
薛氏[8]采用內服自擬消白靈湯和外用自制消白液治療17例,結果痊愈5例,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3例,顯效率為58.8%,總有效率為82.4%。顧氏[9]用九味羌活湯治療泛發性白癜風5例,結果4例顯效(皮膚黑色素再生顯著, 皮損消退50%以上,暴露部位白斑基本消失),1例有效(皮膚黑色素再生明顯,皮損消退30%以上)。
1.2 搽劑與酊劑
史氏等[10]以補骨脂15 g、白芷10 g、紅花10 g、獨活10 g、丹參10 g、墨旱蓮10 g、梔子10 g用30%酒精浸泡2周,加壓過濾,取淡黃色藥液,制成復方補骨脂搽劑,每日外搽藥液2~3次,伴自然光照射10 min,對面部白癜風治療效果顯著。任氏等[11]以補骨脂60 g、紫草20 g加60度白酒至1000 mL浸泡2周,取上清液,壓榨殘渣,壓出液與上清液合并濾過,置密閉容器中備用。用時取儲備液100 mL置外用藥瓶中,涂于患處,每日3~5次,療程為3個月。治療32例,痊愈5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6例。石氏等[12]用復方
驅蟲斑鳩菊擦劑治療白癜風39例,總有效率為95.2%。
孫氏[13]采用白癜靈酊為主治療白癜風107例,結果痊愈26例,顯效31例,有效4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2.52%。陳氏[14]以烏梅30 g、當歸30 g浸泡于75%酒精150 mL中,2周后過濾去渣,即得當歸烏梅酊。用時以棉簽蘸藥液搽患處,每日3~4次,2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用2~3個療程。31例患者中,治愈7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0.7%。鄭氏[15]將墨旱蓮、補骨脂各30 g,馬齒莧25 g,紫草20 g,紅花、生姜、白芷各15 g,粉碎放入容器,加入75%酒精500 mL、二苯亞砜100 mL,浸泡10 d。每日擦患處3次,日光照射,2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97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6.9%。楊氏[16]以補骨脂100 g、白芷20 g、紅花20 g、當歸20 g浸入50%的酒精500 mL內,密封1周后用。每日下午3-4時,在戶外朝太陽處擦患處。夏、秋季,兒童曬3~5 min,成人曬5~10 min;冬、春季,兒童曬5~10 min,成人曬10~15 min。10 d為1個療程。80例患者中痊愈22例,顯效23例,有效11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為70%。謝氏等[17]以補骨脂150 g、梔子75 g、烏梅75 g、菟絲子50 g、醋酸氫化可的松10 g、二甲基亞砜50 mL、氮酮20 mL、甘油100 g,用70%乙醇加至100 mL。每日將患處清洗后,于白斑區外涂2~3次。127例患者治愈顯效率55.9%。王氏[18]將補骨脂200 g、骨碎補100 g、黑芝麻50 g、石榴皮50 g、白芷50 g、菟絲草50 g碾碎,放入75%酒精1000 mL中浸泡7 d,去渣。使用時用消毒棉簽蘸上藥外搽皮損處,每日2~3次,外搽后在陽光下照射10~20 min,30 d為1個療程。經治療1~2個療程,治愈15例;3個療程治愈25例;治療3個療程以上而無效者5例。總治愈率為88.89%。馮氏等[19]發現用復方
卡力孜然酊治療白癜風具有良好的活血溫膚、清除沉著于局部的未成熟異常黏液質作用,治療30例痊愈5例,顯效13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60%。李氏等[20]以赤芍10 g、川芎10 g、菟絲子10 g、刺蒺藜10 g、補骨脂10 g等,用75%乙醇100 mL室溫下密閉浸泡2周,并不時振蕩,濾過除渣,收集提取液,外用。治療白癜風28例,其中痊愈11例,顯效4例,有效7例,無效6例,痊愈率39.29%,總有效率78.57%。
1.3 丸劑與膠囊
鄒氏[21]以皂角刺80 g、墨旱蓮100 g、白蒺藜80g、白鮮皮80 g、桃仁80 g、紅花80 g、蒼術50 g、苦參40 g、檀香40 g、姜黃80 g、生熟地黃各120 g、何首烏100 g、黑芝麻100 g、赤藥80 g、補骨脂80 g、川芎80 g、桑螵蛸80 g、麻黃50 g、當歸80 g、桑椹子100 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作300丸,早晚各服2丸,服完1料為1個療程,可服1~2個療程。兒童劑量減半。治療白癜風113例,顯效率為58.3%。陶氏[22]以黃芪300 g、墨旱蓮150 g、補骨脂150 g、生地黃300 g、豨薟草150 g、川芎150 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 g,每次1~2丸,每日3次,3個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32例患者中治愈者8例,顯效9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7.49%。孫氏[23]以白蒺藜、白鮮皮、制何首烏、黑芝麻各等量,共為細末,和蜜為丸,每丸重6 g,早晚各服1丸。3個月為1個療程,4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40例患者中34例癥狀消失。楊氏等[24]用白癜丸治療45例患者(每次1丸,每日2次),結果治愈時間最短為1周,共4例,一般明顯療效出現在1個月內,以顏面部效果最佳。王氏[25]采用自擬中藥消白丸內服配合液氮治療白癜風60例,消白丸每次5 g,每日2次,配合局部液氮冷凍,2~3 d治療1次,1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54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7%。王氏[26]觀察了青雪
白癜風丸及抗白霜治療白癜風的療效,116例患者中治愈率為38.9%,總有效率為91.6%。張氏等[27]應用消白膠囊配合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患者32例,3個月后痊愈28例,顯效4例,有效率達100%,所有病例移植術后供皮區和受皮區均無
瘢痕形成,未出現同形反應。
1.4 片劑與沖劑
胡氏等[28]采用自制的中成藥白蝕片與祛白Ⅰ、Ⅱ沖劑聯合自體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取得良好的療效。其中,祛白Ⅰ沖劑兼有活血祛風作用,適用早期或進展期患者;祛白Ⅱ沖劑側重疏肝解郁,適用于有精神神經因素的患者;白蝕片兼有調補肝腎作用,常用于病程較長的患者。李氏[29]以丹參、當歸、六月雪、制何首烏、青木香、杭白芍、潼白蒺藜、補骨脂、十大功勞葉、黃芪、自然銅、大棗等按常規劑量配制成片劑,每日服3次,每次10片,兒童用量可減半。治療25例患者,痊愈4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為69.4%。
1.5 霜劑
林氏等[30]用補骨脂、白芷、5%烏梅提取液、0.02%地塞米松等適量制成的霜劑治療31例白癜風患者,總有效率達67.7%,與8-甲氧補骨脂素(8-MOP)療效相仿,而不良反應較小。
2 多劑型
2.1 丸劑配合酊劑、搽劑
趙氏等[31]取補骨脂、黃芪、紅花、川芎、當歸、桃仁、烏梢蛇、紫草、丹參、膽草、地龍等各10 g,白蒺藜100 g,制成水丸。每日2次,每次9 g,12歲以下兒童酌減;同時患處外涂補骨脂酊,每日2次。治療89例患者,總有效率達79.8%。沈氏[32]以外用白癜酊和內服烏須黑發丸治療68例患者,結果痊愈35例,好轉2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9.7%。吳氏等[33]自制復方消斑驅白丹,配合外搽消斑靈,每日2次。治療378例各類型白癜風,結果痊愈率為52.38%,總有效率為84.92%。
2.2 膠囊劑配合搽劑
楊氏等[34]以當歸15 g、白術15 g、太子參12 g、防風15 g、生薏苡仁20 g、白蒺藜20 g、紫草15 g、紅花20 g、生黃芪20 g、何首烏12 g、生甘草8 g自制成復容
白癜風膠囊,口服,每次6粒(0.35 g),每日3次。并將上方水煎濃縮以外擦,每日3次。療程最短2個月,最長1年。經觀察168例,顯效74例,有效68例,無效26例。
2.3 湯劑配合搽劑、酊劑
于氏[35]用內服自擬方和外用復方補骨脂酊、烏梅酊或氮芥酊局部外擦治療90例,取得良好療效。劉氏[36]介紹了張作舟治療白癜風經驗,基本方為羌活10 g,獨活10 g,防風10 g,白芷10 g,桃仁10 g,紅花10 g,骨碎補10 g,威靈仙10 g,川芎10 g,補骨脂15 g,女貞子15 g,墨旱蓮15 g,何首烏15 g,菟絲子15 g,雞血藤15 g?筛鶕颊卟∏榧訙p:痰多者加陳皮9 g、法半夏9 g、白芷10 g、厚樸10g;氣虛乏力者加黃芪15 g、黨參15 g;瘀血明顯者加丹參15 g、三棱6 g、茜草10 g;頭暈耳鳴、腰膝疼痛明顯者加杜仲20 g、桑寄生15 g;惡風者加桂枝10 g、白芍15 g;瘙癢者加白鮮皮15 g、刺蒺藜10 g、浮萍10 g;冬季加重者加細辛3 g、制附片6 g。外治可用補骨脂30 g、菟絲子20 g、當歸10 g,以75%酒精150 mL,浸泡1周后取汁擦于色素脫失處;也可用丹參30 g、何首烏30 g、紫草10 g,以75%酒精浸泡1周后同前法外用;對于新發者還可以選用膚萬醑或新適確得涂擦于患處。龍氏等[37]以菟絲子20 g、生地黃20 g、丹參20 g、補骨脂15 g、何首烏15 g、白蒺藜15 g、當歸15 g、赤芍15 g、黑芝麻(杵)12 g、白芷7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10 g、莪術10 g、枇杷葉(包)10 g、桔梗8 g組成消白湯,每日1劑,水煎3次,前兩煎混合分2次服,后一煎外洗患處;另以補骨脂、骨碎補、菟絲子、何首烏、黑芝麻、白蒺藜、白芷各100 g研末混合,泡入75%酒精2000 mL,外搽患處,每日3次,2個月為1個療程。介紹了2例典型病例,用藥后白斑均消退。尹氏[38]用炒柴胡15 g,白芍15 g,香附15 g,川芎20 g,當歸15 g,刺蒺藜45 g,黃芪30 g,自然銅30 g,紅花10 g,補骨脂10 g,防風15 g,炙何首烏30 g,蒼耳草15 g。辨證加減:發于頭面部加升麻10 g、白芷10 g;胸腹部加瓜蔞皮10 g、郁金10 g;下肢加牛膝10 g;肝
腎陰虛加女貞子15 g、墨旱蓮15 g、黑芝麻30 g;血瘀明顯者加水蛭15 g、丹參30 g。上方冷水浸泡1 h,煎沸5 min,取汁內服,留少許藥汁用紗布浸藥汁外擦。共治療56例,痊愈14例,顯效20例,有效1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00%。一般服藥20~60劑,多數服藥1~2月出現效果。龔氏等[39]以黃芪30 g、當歸12 g、補骨脂12 g、郁金12 g、煅自然銅30 g、羌活6 g、防風9 g、蒼耳子9 g、豨薟草20 g、丹參12 g、木姜子12 g、甘草6 g組成白癜湯。每日1劑,水煎取汁200 mL,早晚分服,兒童減半量。另配合外用消白酊(補骨脂150 g、烏梅100 g、紅花15 g加70%乙醇100 mL浸泡1周,濾出液加甘油20 mL和乙醇至足量),每日清洗患處后,外涂白斑區,每日3次。以4個月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停用其他藥物。治療白癜風取得了滿意療效。
3 結語
盡管國內報道用中藥治療白癜風的案例很多,也確有一定療效,但一些藥物和制劑的長期療效仍然有待進一步考察確定,對中藥的作用機制應逐步深入,中醫治療白癜風的理論也還需要完善。當然,現代醫學對白癜風發病機制研究的突破,也會有助于指導中藥治療白癜風的臨床應用。
參考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年3月16卷3期;《國內中藥制劑治療白癜風現狀》;張蘭蘭,閆明,劉曉東,霍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