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原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因皮膚色素細胞酪氨酸酶功能失調,色素顆粒代謝喪失而出現的皮膚色素脫失的白
色斑塊,邊緣清楚,不痛不癢,不高出皮膚,臨床上有易診難治的特點。筆者24年來運用中醫辨證論治方法治療白癜風120例,其中治療在1個月以上的106例收到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106例中,男36例,女70例;5~20歲21例,21~40歲46例,41~67歲39例;病程2個月~40年,其中1年以內7例,1~10年34例,11~20年36例,21~40年29例。
2 治療方法
2.1 辨證施治
2.1.1 分型本病為氣血不調所患,初期風邪為重或
風濕并重,日久氣陰兩虧(虛),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病邪的輕重,發病部位與病程長短,分型為①肝
腎陰虛,風邪侵犯肌膚;②脾胃虛寒,風濕相搏于皮膚;③風濕相搏,郁久化熱。
2.1.2 治療肝腎陰虛,風邪侵犯肌膚:患者陰虛血燥,有不同程度的辛辣刺激飲食嗜好。部分有對某些食物(如蝦、螃蟹)等過敏史,病損部位以額部、面部的左側及四肢末端為多,發病時間短,年齡較輕。常有腰膝酸軟,齒搖、眩暈、耳鳴、健忘、
失眠或睡眠欠佳,五心煩熱,口燥咽干,大便干燥或秘結表現。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細弦。治則:滋補肝腎,祛風除濕。方藥,以四物湯為基本方:當歸15 g,川芎9 g,生地15 g,赤芍9 g,苦參根15 g,薟草15 g,七厘子9 g,胡麻仁15 g,蟬蛻3 g,陳皮6 g,蒼耳子9 g,石菖蒲6 g,威靈仙9 g,防風6 g等加減。脾胃虛寒,風濕相搏于皮膚:脾胃虛,運化不振,生化乏源,復感風濕,其邪郁于外,血虧于內,故發白癜風,此類患者以女性為多,且病程長,病人一般無明顯嗜好,精神疲乏,納差,惡心欲嘔,口膩味淡,便溏,白帶多或清稀。舌質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滑或白膩,脈濡,右關尺沉。治則:健脾益氣,調和氣血,祛風勝濕。方藥,以四君子湯為基本方:黨參15 g,茯苓15 g,白術10 g,蒼術10 g,蒼術10 g,陳皮6 g,羌活6 g,苦參根15 g,七厘子10 g,防風6 g,薟草15 g,蒼耳子9 g,威靈仙9 g,阿膠15 g,黃芪20 g,白鮮皮10 g等加減。風濕相搏,郁久化熱:情志內傷,氣郁化火或飲食不節,濕熱內蘊,再感風濕,相搏于肌膚而為病。患者多有煙酒史,嗜好辛辣刺激性飲食,發病部位右側為多,鼻周、胸部、下肢次之。易
感冒,咳嗽,痰多,胸脘滿悶。舌質紅,苔膩或黃膩,脈右寸浮大;或有虛煩不寐,口舌生瘡,尿黃或短赤;或有身癢,口苦、口干,不思飲食;時有惡心嘔吐,尿黃等。治則:清熱利濕,宣肺化痰,清心降火。予龍膽瀉肝湯、溫膽腸、導赤散、三仁湯等隨癥加減:龍膽草9 g,黃芩6 g,柴胡9 g,生地15 g,大黃9 g,苦參根15 g,薟草15 g,石菖蒲6 g,浙貝9 g, 陳皮6 g,羌活6 g,蒼耳子9 g,白附子6 g,防風6 g,蓮子心3 g,郁金9 g,七厘子9 g,土茯苓9 g,杏仁9 g,白蔻仁9 g,竹茹9 g,茵陳9 g,胡麻仁15 g,桑白皮9 g,枳殼6 g等加減。
2.2 調息針灸治療
2.2.1 二組穴位①印堂、地倉、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②百會、迎香、大椎、手三里、陽明陵泉、三陰交。
2.2.2 操作每組1周輪換,運用自創調息針灸治療方法(根據病人呼吸進行艾炙的針灸方法),對病人實施治療。第1個月要求每天針灸,第2個月開始可以隔天針灸。
2.3 外用藥根據病人皮膚情況,選用自制補骨脂等藥配制的①②③號中的一種,外涂藥,外涂1次/d。
3 療程觀察
3.1 療效標準
3.1.1 痊愈白斑全部恢復正常膚色。
3.1.2 好轉白斑50%以上恢復正常膚色。
3.1.3 有效白斑邊緣有色素加深帶、中間有色素島出現。
3.1.4 無效治療1個月無色素島、色素加深帶出現。
3.2 療效觀察結果見表1。
表1 各型療效觀察結果(略)
4 討論
白癜風并非一般的
皮膚病,而是與臟腑密切相關的疾病,多因情志內傷,致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復受風邪,毛竅閉塞;日久肝氣橫逆而犯脾,出現肝脾不和,風邪遏于絡脈;肝腎同源,肝腎虧虛,榮衛無暢達之機,皮膚腠理失養而致病。總之病機是風濕引起氣血不調,血不榮膚,屬氣血不調,陰陽失調的外在表現。另外,發病還可能與各種化學污染、內傷情志、精神創傷、焦慮、心理壓力、驚嚇、苦悶及過多服用一些藥物引起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氣滯血淤,毛竅閉塞,不能營養皮膚有關。治療上則應以祛風除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調和氣血,改善局部微循環為主。通過中醫辨證治療效果滿意,加上調息針灸治療效果更加突出,特別是發病時間短,年齡輕,體質好的收效更快。收效過程基本有二種情況,一種常見的是首先白斑處轉紅,出現瘙癢,后邊緣出現色素加深帶,接著白斑出現色素島,之后色素島擴大聯片;另一種是邊緣淡化,白斑轉成正常膚色。治療應注意藥物治療和精神治療相結合,樹立信心,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
參考來源:《時珍國醫國藥》2006年11月4卷11期;《中醫辨證治療白癜風106例療效觀察》;李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