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
皮膚病,表現為局部皮膚色素脫失,影響美容,易診難治。世界上所有的種族都有罹患,但膚色越深的人種發病率越高。此病好發于青年人,且患者大多身體健康情況良好,晚發者可合并甲狀腺疾病、惡性貧血、
糖尿病、支氣管
哮喘、遺傳過敏性
皮炎或
斑禿等。有資料顯示用中藥補骨脂治療的38例白癜風中,總的有效率為79.5%,也有報道用白芷煎湯內服及外用治療51例白癜風,總有效率為81.65%,一般15~60天見效。現將以上報道結果與我院的治療結果進行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白癜風的損害部位多見于面、頸、手背或生殖器等皺褶處皮膚,可孤立存在或對稱分布,個別泛發全身,只留少許正常皮膚。有時需與花斑癬、單純康疹及貧血痣相鑒別。本院自1999~2001年接受的百余例白癜風患者中,現有具體資料的有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3~52歲,采用以上中藥與其他中草藥制劑外加一些外用藥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有效率達77.7%~81.8%。
1.2 方法 補骨脂1000g,菟絲子300g,共同浸入到4000ml乙醇內,浸泡7天過濾,取液外用,每日涂患處1~3次。用白芷(每天30~45g)煎湯內服,外用白癜乳膏,堅持內服外用,20天后病情得到控制。
1.3 結果 本組50例中,有18例(病情較輕)采用的第一種方法,14例患者癥狀基本恢復正常,4例患者癥狀減輕。有22例采用的第二種方法,其中18例患者癥狀基本恢復正常,4例患者癥狀減輕。
2 討論
近年通過臨床、病理、遺傳、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研究,大部分資料證實了本病治療較困難,療程較長、治愈率不高,個體差異顯著,故各種治療多帶有試探性。根據遺傳學說,有人提出本病可能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同的外顯率。國外資料統計,患者親屬中白癜風的發病率大約是19%~40%;但國內的報道僅在3%~14%之間。根據自身免疫學說,患者或其親屬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著抗黑素細胞的抗體;皮損邊緣發現有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并導致組織損傷;皮質類固醇激素有一定療效,均顯示本病的免疫發病機理。無論是哪種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若是長期、連續在同一部位涂藥,都會誘發
痤瘡、
粉刺、毛囊炎、毳毛增粗、增多、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甚至經皮吸收導致全身性副作用的發生。間歇、交替用藥有可能減少、減輕上述的不良反應。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接觸取代酚類化學物質。在病情處于發展、擴大的時期,應避免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并盡量防止皮膚損傷,以免由于發生同形反應而使病損進一步擴大。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年3月3卷5期;《白癜風的中西醫結合療法》;姜美波 王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