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臨床常見的色素脫失性
皮膚病,易診而難治。近年來大量文獻資料表明,白癜風發病和自身免疫有關,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白癜風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1]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筆者采用加用免疫調節劑方法治療白癜風患者33例,并與補骨脂酊外用+復合維生素B口服常規治療的28例患者做比較,現報告如下。
目的:觀察免疫調節劑治療白癜風的療效。
方法:本研究將白癜風患者61例隨機分成加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組及常規治療對照組,進行臨床有效率及色素積分值的觀察和比較。
結果:加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組療效優于常規治療對照組(P<0.05)。
結論:加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白癜風具有一定的療效優勢。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1.1 納入標準 符合白癜風診斷標準 [2] 的16~60歲患者。
1.1.2 排除標準 合并甲狀腺疾病、惡性貧血、阿狄森病、惡性黑素瘤等病或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近3個月內曾應用系統的抗白癜風藥物與方法者;治療期間隨意終止治療或更換藥物、方法者;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
1.2 病例分組 將符合以上標準的白癜風患者61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齡16~57歲,平均31.47±9.26歲;病程4個月~10年,平均4.79±2.67年。對照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齡17~58歲,平均32.46±9.96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4.27±3.24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復合維生素B口服(20mg,tid)+補骨脂酊外用;治療組:復合維生素B口服(20mg,tid)+補骨脂酊外用+免疫調節劑烏體林斯注射液1.72μg im qw或斯奇康注射液1ml im qod或
匹多莫德口服液10ml bid,三者選用一種;33例治療組中13例使用烏體林斯,11例使用斯奇康,9例使用匹多莫德。以上藥物均由本院藥劑科提供。
1.4 療效評定
1.4.1 療效判定標準 [3]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10%,<50%;無效:白斑無變化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10%。
1.4.2 色素積分標準 [4] 皮損純白或乳白色,無任何色素沉著,記0分;皮損淡白色,或有少許色素沉著,記1分;皮損淡褐色,或有多數色素島產生,記2分;皮損黃褐色,接近正常膚色或正常膚色,記3分。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痊愈8例,顯效17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93%,痊愈率為24.24%;對照組痊愈2例,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5.00%,痊愈率為7.14%,治療組總有效率與痊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加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白癜風療效明顯提高。
2.2 色素積分變化的比較 結果表明加用免疫調節劑治療白癜風能明顯增加白斑部位的色素沉著(P<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色素積分變化的比較 (略)
3 討論
白癜風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自身免疫目前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發病機制,普雄明 [5] 發現泛發型和皮節型白癜風皮損內均有IgG和C 3 的沉積,且分布也大致相同,給白癜風發病的自身免疫學說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周萍英 [6] 等發現尋常型進展期與穩定期白癜風患者血清β 2 -M水平均顯著性升高(P<0.01),以進展期尤甚,且尋常型患者血清IgG、IgA、IgM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提示尋常型白癜風患者存在體液免疫功能亢進。周世明等 [7] 研究表明在抗結核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烏體林斯可使肺結核病人CD3與CD4/CD8比例明顯的提高(P<0.01),自然殺傷細胞稍有改善(P<0.05),認為烏體林斯可以改善肺結核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張樹兵等在應用負壓吸引發泡自體表皮細胞移植法基 礎上加用免疫調節劑―斯奇康治療白癜風79例,并與單獨采用自體表皮細胞移植病例對照,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8] ;而匹多莫德作為免疫調節劑可促進淋巴細胞增殖,使輔助性T細胞與抑制性T細胞的比值恢復正常,并可刺激白細胞介素-2和干擾素-V,進而促進細胞免疫反應 [9] 。本文采用烏體林斯、斯奇康、匹多莫德等三種免疫調節劑配合常規療法治療白癜風亦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但其療效機制以及三種免疫調節劑之間療效是否具有差異,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10月1卷2期;《免疫調節劑治療白癜風的臨床觀察》;劉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