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中醫稱“白庀”,是一種常見的原因不明、有慢性復發傾向的無傳染性紅斑鱗屑
皮膚病,目前認為是一種多基因控制,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的免疫性炎癥疾病。其組織病理學主要表現為角質形成細胞的過度增生、炎癥細胞聚集和真皮乳頭部血管增生擴張等。此病頑固難愈,復發率高,皮損鱗屑多,常年不消退,破壞了肌膚的顏色均勻一致及光滑細膩美,給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心理負擔。現在銀屑病治療方法較多,臨床大都配合用外治方法,以緩解局部皮膚損害,消除病人恐懼感和心理壓力,提高療效。外治療法通過局部用藥,使藥力直達病所,治療更具針對性和可行性,現將近年來臨床常用的外治法綜述于下。
1 不同劑型的中藥外治
1.1 膏劑
李宗明等[1]將克銀膏(以乳香、沒藥、血蝎、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慈姑等制成膏劑)外涂患處,用手反復摩擦10~20分鐘,感覺皮損發熱為止,每日3~4次,皮損較厚者可用紗布覆蓋,每日換藥1次,以2個月為限,共治尋常型銀屑病258例,痊愈193例,顯效25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為91.1%。
1.2 霜劑
宋智琦,韓世新等[2]報道用5%莪術油霜劑外用治療銀屑病取得較好療效,并對莪術油霜的藥效學及作用機制進行了探討,通過鼠尾鱗片表皮一鼠陰道上皮實驗模型,研究了該藥外用對表皮角化、細胞有絲分裂及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的影響。莪術是中醫治療銀屑病的常用藥物之一,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主要成分是莪術油。實驗表明莪術油霜劑外用有抑制角質形成細胞增殖、促進角質形成細胞正常分化的作用。且莪術油霜作用較為溫和,可考慮作為非皮質類固醇類外用藥物的一種替代藥劑。
1.3 酊劑
盧益萍等[3]用祛銀酊(白鮮皮、苦參各30g,黃芩20g,雷公藤、土大黃各30g,用75% 酒精1000ml浸泡2周取汁備用)外涂治療尋常型銀屑病31例,選取患者四肢或胸背部一處皮疹作為靶皮損,外涂1日2次,18天為1個療程,觀察靶皮損的紅斑、鱗屑、浸潤及瘙癢程度的變化,臨床治療結果顯效率77.4% 、有效率90.3%。王靜平等[4]用
皮炎寧酊治療銀屑痛23倒每日用皮炎寧酊涂擦患處3次,早、中、晚各1次。頭部皮損用95%酒精將皮炎寧酊稀釋成1∶1液。23例病患中,痊愈6例(26.10%),顯效l4例(60,90%),有效2例(8.7%),無效1例(4.3%),總有效率95.65%。皮炎寧酊是一種抗炎作用強,殺菌效果好的非激素類外用藥。
1.4 洗劑
陳曉霞 [5]應用中藥自制配方:苦參、蛇床子、黃柏、蒼術、蒼耳子、客參、丹參、白鮮皮、地膚子各309,冰片15g。每日用中藥藥液浸泡30分后,外用5%硼酸油膏每日1次;而對照組每日外用5%硼酸油膏1次。系統治療兩組相同,中藥藥浴組能縮短病程,總有效率為80%,明顯大于對照組。段有超等[6]用苦參湯(苦參60 g,菊花60 g,金銀花30 g,白芷15 g,地膚子15 g,蛇床子30 g,石菖蒲10 g,黃柏15 g)文火煎煮20分鐘,并將新鮮豬膽汁1個倒入藥汁中搗勻,用棉花蘸藥汁外洗皮損部位,每日2~3次。治療尋常型銀屑病58例,痊愈30例,顯效27例,無效l例,有效率為98.2%。
2 針灸治療
2.1 針刺為主的治療
艾尼娃爾·卡得爾等[7]用針灸治療4l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上辨證選穴,頭部選取百會、天沖、四神聰、風池;上肢選曲池、外關、合谷;肢選血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前身選膻中、中脘、關元;背部選大椎、膀胱經背部俞穴。另服用藥療程25天。基本治愈20例,顯效15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1% 。
2.2 刺絡放血為主的療法
王遠紅等[8]采用五臟俞刺血拔罐法對52例尋常型銀屑病取得較好療效。主穴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配穴為大椎、委中、至陽、神道、身柱、陶道。首先在所選穴位用三棱針點刺四孔出血,再用酒精棉球閃火拔罐,急速叩吸,留罐25分鐘。主穴每次必取,配穴交替選用。結果臨床治愈26例,治愈率50%,顯效17例,顯效率32.69% ;有效6例,有效率11.54% ;無效3例,無效率5.77%。總有效率為94.23%。
2.3 穴位注射
王國華[9]用穴位注射法治療尋常型95例,紅皮癥型5例。用醋酸曲安縮松注射液1ml(10 mg)加維生素B12 500ug,利多卡因2ml,總量4ml,于雙側曲池、足三里穴位各注射1ml,1次/周,一般不超過12次,治療期間除少數患者使用蒽林軟膏及蒽膚霜外,均未用其他藥物。治愈44例,基本治愈25例,好轉2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
2.4 穴位埋線法
埋線療法在治療銀屑病中有不少報道,主要應用的多為羊腸線。李紅等[10]應用羊腸線埋藏療法治療銀屑病,選擇背部自第7頸椎至第1胸椎5組穴位作埋線點,總有效率為94.07%。張秀麗[11]對8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采用中醫穴位埋線,取患者脊椎旁開2寸,第7頸椎~第2骶椎分5個等份,兩側共10個埋線點,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將醫用羊腸線(0~2號)留置于皮膚內。對照組30例口服消銀片,3次/d,4片/次,療程同治療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P<0.05)。
2.5 特殊療法
聶巧峰等[12]用四聯法對54例患者進行治療。(1)羊腸線埋藏法。(2)耳穴刺絡法。(3)神闕穴敷貼法。(4)耳穴貼壓法:其中52例患者經治療后,35例治愈(66.5%);10例顯效(19.2%);5例有效(9.6%);2例無效(3.9%),其余2例因對外用藥過敏而自行停藥。52例患者均能順利停藥,隨訪12例6月~1年未復發,1例紅皮病復發,再用中藥治療仍然有效,又獲臨床治愈。繆奇祥[13]采用貼棉灸方法治療銀屑病,發現貼棉灸治療銀屑病可拊陜局部血液衍環及改善皮膚微循環,挺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石桂華等[14]應用蜂針配合興城礦泉浴治療關節型銀屑病療效較滿意,并與口服消炎痛片進行對比,兩組在治療后測定有關體液免疫功能,治療組治療前后有明顯變化,并發現在蜂針治療半年后血沉可恢復止常。
3 西藥外擦
3.1 潤膚劑
潤膚劑能夠使過度角化、覆蓋著鱗屑的斑塊表面濕潤并軟化,促進脫屑。如凡士林及礦物油和石蠟組成的水泡油乳劑。每日使用2次潤膚劑能使少數病人的瘙癢、疼痛、發紅、脫屑癥狀減輕,皮損面積減小,潤膚劑應該按需使用。
3.2 維生素D3類似物
維生素D3類似物通過抑制表皮細胞增殖和促進細胞分化發揮作用,是治療輕、中度慢性斑塊性銀屑病的一線藥物。目前臨床常用的有:
卡泊三醇及他卡西醇。楊剩勇[15]用
萌爾夫(他卡西醇)治療30例尋常型銀屑病,外用萌爾夫乳膏適量涂于患處,每日2次,療程2周。治療期間不使用其它外用或全身治療。30例患者治療1周后,治愈0例,顯效8例,有效1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36.36%。治療2周后,治愈3例,顯效16例,有效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63.33% 。
3.3 焦油類制劑
常用有2%~10%煤焦油、松餾油、糖餾油及
黑豆餾油等,對皮脂腺分泌及表皮基底細胞有絲分裂和鱗屑的產生有抑制作用,故可治療銀屑病,但可致癌和致畸[16]。
3.4 蒽林制劑及皮質類固醇制劑
蒽林制劑可抑制DNA的合成,對皮損有抗炎、抗增殖作用。蒽林軟膏外涂特別適合于肥厚革化的斑塊性損害,但刺激性較強;
尿素軟膏、氟輕松軟膏等,每日2~3次外涂或封包,可抑制T細胞活化,達到治療銀屑病的目的,起效快,但停藥后易致反跳或轉變成紅皮病型或膿皰型銀屑病[17]。
4 物理療法
4.1 紫外線療法
范叔弟等[18]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銀屑病155例,按照患者不同的臨床分型和皮膚類型,采用不同的光照劑量。用窄譜中波紫外線(UVB)波長為310~315 nm,其峰值為311 nm。在治療開始前,測定患者的最小紅斑量(MED)(經過測試,初次照射劑量定為0.45~0.50 J/cm:,之后根據患者對光照之后的皮膚反應情況,決定是否在前一次照射量的基礎上增加20%~30%,每周照射3次,15次為1個光療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治療有效率96.61%。UVB照射可以抑制銀屑病皮損表皮細胞的DNA合成增加,從而使銀屑病患者表皮細胞的增殖速度下降,達到治療目的。
4.2 光化學療法
PUVA(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療法是紫外線與藥物聯合應用治療銀屑病的經典方法之一。史月君等[19]用中藥浴與光療聯合治療銀屑病患才1000例,設有單用中藥浴和光化學療法的兩個對照組,治療組辨證后采用適當方藥洗浴,再外涂8-MOP。20分鐘后進行光療,治療組總有效率81%,與中藥浴組(總有效率37.6%)相比,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 與光化學組(總有效率69.2%)相比,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
4.3 靜電療法
龐曉文等[20]用局部靜電療法治療27例靜止期斑塊型銀屑病患者,采用自身對照。即軀干及四肢左側皮損給予靜電療法,每塊皮損每次連續治療30min,靜電強度以患者的耐受程度而定,2次/d,右側皮損給予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0.1%去炎松霜)治療,2次/d。均10天為1療程,2個療程結束后分別判定療效。兩組患者均同時給予口服或靜滴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靜電法平均起效時間為2~3天,斑塊狀皮損迅速均勻變平、變硬.用激素法平均起效時間為4~5天,皮損斑塊變平不均勻,呈點狀或圈狀消退,皮損組織較軟。局部靜電療法起效迅速,長期使用后無外用激素療法帶來的局部皮膚感染、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色素改變等副作用。
4.4 淋浴療法
以溫泉水浴、中藥沐浴和死海鹽泥浸浴治療銀屑病,有助于祛除鱗屑、緩解皮膚干燥與瘙癢癥狀。
4.5 自血光量子療法
紫外線照射充氧自血回輸療法簡稱: 自血光量子療法,又稱UBI0。李美蓮等[21]用自血光量子療法綜合治療銀屑病60例,采用對照治療觀察,治療組在中草藥治療基礎上采用自血光量子療法,抽取患者靜脈血180~220ml,注入內裝50ml ACP(復方枸櫞酸鈉)血液保養袋內,即送UBIO血療室。再注入光量子血療專用透光(紫外線透過率大于70% )一次性血袋內放入UBIO 血療儀擺床,充氧12rain(氧流量5L/min),以60~80次/min的頻率振蕩,同時使血液受到10個生物劑量的紫外線照射10min,然后回輸,隔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治療組基本治愈26例(43%),顯效22例(37%),好轉4例(7%),無效8例(13%),總有效率87% 。對照組基本治愈2例(3%),顯效8例(13%),好轉14例(23%),無效36例(60%),總有效率40%。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用UBIO治療銀屑病效果顯著。
5 結 論
銀屑病的高復發率和口服藥物的系統性不良反應,對于病情極輕、皮損較少、發展極慢的靜止期患者可單純采用外治 (一般指皮損面積<20%體表面積的尋常性銀屑病)[22]。
西醫治療主要是針對銀屑病復雜發病機制中的某一個或多個環節,選用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微血管增生、調節細胞角化、滋潤肌膚、誘導細胞凋亡等作用的外用制劑以及物理療法,治療本病。西藥外用局部刺激較強,長期使用易導致皮膚繼發損害,局部遺留色素沉著、皮膚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等,特別是光療法可以增加皮膚的光敏致癌性,且費用較高。
中醫外治以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為指導,三因制宜,選用合適的藥物,通過洗、熏、搽、熨、貼、包、敷、針灸等方法,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皮損部位通過肌膚、孔竅、腠理,內入臟腑,再通過經絡作用于全身,發揮其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解毒化瘀等作用,改善皮膚局部癥狀,使之恢復正常,起到以外治內,祛邪扶正,治愈疾病的作用。中藥大都性質溫和、刺激性小、相對不易激惹刺激新發皮損,且用藥靈活、治法豐富,有較大的優勢。問題是中醫外用藥物對銀屑病患者皮損部免疫炎癥反應的影響、外用藥物作用的靶位,以及外用藥物的透皮、皮內分布、代謝、吸收等藥效學、藥代動力學及其療效機制的研究尚為欠缺,中醫治療缺乏統一的中醫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難以作出客觀的臨床療效評價等。如果豐富了相關的理論基礎,中醫治療方向將更明確。
鑒于中西醫外治銀屑病的不同特點,二者結合取長補短,銀屑病的治療應該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藥透皮治療就是一個例子,它是現代藥物透皮技術與中藥外治的結合,是借助現代科技中電、聲、磁、光的能量以促進藥物由外而內提高內病外治療效的外治法,對治療銀屑病和其他皮膚病有較好的前景。但如前論述因缺乏相關的理論基礎,限制了其發展。因此,通過科學嚴謹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完善中藥透皮治療系統,在臨床治療上以期達到“最大藥效和最小藥毒”將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來源:《西南軍醫》2010年5月12卷3期;《銀屑病的外治進展》;楊春艷,楊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