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來源于或類似于表皮基底細胞的淺表性,侵蝕性潰瘍.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腫類型,在美國每年有超過400000例的新增病例.好發于淡膚色人種及常受日光照射的人群,黑人極少發病.
基底細胞癌的臨床表現和生物學特性呈高度變化.它們可以表現為小的有光澤的,堅硬的半透明結節,也可為潰瘍或結痂性的斑塊或結節,可呈平整的瘢痕樣斑塊,或呈與銀屑病及局限性皮炎難以鑒別的病損,如紅色的,邊界清晰的小丘疹或斑塊.大多數癌始發于一個小的光亮丘疹,逐漸增大;數月或數年后表現為一種光亮的,珍珠狀邊緣,表面有毛細血管擴張,中央凹陷或潰瘍的病損.皮損處常有反復的結痂及出血,且損害持續緩慢擴大.基底細胞癌常表現為反復的結痂和愈合,這樣常使患者和醫生都忽略了皮損的危害性.基底細胞癌很少發生轉移,但可侵犯健康組織.少數情況下,由于基底細胞癌侵犯或壓迫重要的生命器官或腔口如眼,耳,口,骨及硬腦膜,也會導致死亡.
必須進行活檢和組織學檢查,然后由專家進行診斷和治療.根據臨床表現,大小,位置及組織學檢查決定治療方案:刮除,電凝,手術切除,冷凍外科或行X線治療.復發的(約5%),較大的病損,邊界不清的硬斑樣損害應行Mohs手術(在顯微鏡下切除組織).局部應用氟尿嘧啶會使皮損表皮愈合,而皮下則會有廣泛轉移,故不可作為基底細胞癌的局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