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灰指甲的店滿街都是,但對什么是灰指甲,很多人其實茫然不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判斷是不是長了灰指甲?灰指甲危害有多大?怎樣才能避免染上這種棘手的皮膚病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王群博士。
“灰指甲”容易傳染
“灰指甲是民間說法,醫學上我們把它稱為‘甲真菌病’。”王群說,此病多數是由皮膚癬菌和酵母菌感染引起,以指(趾)甲增厚、甲內疏松、沒有光澤為典型特征。由于與
銀屑病、濕疹、扁平苔癬病癥相似,有時還需刮下指甲屑在顯微鏡下觀察或拿到實驗室培養才可確診。
雖說廣東炎熱、潮濕的環境適合真菌生長,但真菌也不會無緣無故跑到指甲上去。有的人是皮膚上先有真菌感染,如在外面洗腳,在游泳池地板上赤腳走,穿別人的拖鞋,沾上真菌后沒有徹底清洗干凈,慢慢就會轉移到皮膚再轉移到指甲,一壞就是好幾個。也有人是穿鞋不合適擠壓到腳趾甲,或修甲時把指甲弄傷了,一旦有了創口,真菌就會長驅直入。另外,真菌感染者和家人共用毛巾、混洗衣物甚至單純皮膚接觸,都有可能互相傳染。 “幾十年了,我始終只有一只灰指甲,其他指甲都正常,應該沒問題吧!”一些老人以為指甲沒變化就可安枕無憂,其實不然。王群博士說,灰指甲有家族聚集性,即使個人病情能得到控制,也難保家人不受影響。而且,即使一段時間內病情不變化,也不說明今后病情永遠不惡化。如果不治,灰指甲還會引起股癬、體癬、化膿性甲溝炎和丹毒等并發癥,可出現皮膚紅腫、疼痛、發燒等癥狀。
治灰指甲不可亂求醫 在近幾年省醫舉行的護足周義診中,王群發現很多市民要么不知道患上灰指甲要到醫院皮膚科治療,要么對治療沒有信心。“這主要是因為街邊治灰指甲的店開得太多,賣的卻不是‘藥準字號’的藥物,只是一些消毒殺菌的產品,消費者覺得方便就買來用,但效果總是不理想,多次失望之余,也就形成了灰指甲難治的觀念。其實,患上灰指甲到正規醫院皮膚科求診,治愈率最高可達80%。”
據了解,隨著年紀的增加,灰指甲發病率越來越高,血糖高的老人灰指(趾)甲發病速度更快。應該如何治療?首先就得看患者的病情發展到哪一個階段。在真菌還沒有侵犯到指甲的2/3時,使用外用藥效果不錯,但如超過2/3的標準,則需以口服藥為主,指甲全壞的要等長出一部分好指甲后再結合外用藥。口服藥療程結束后,如果還有一部分指甲不好,應繼續使用外用藥。“有的外用藥一周只需用一次,洗澡、洗衣服都不會掉,不僅方便,和外面賣的消毒產品相比,價錢可能還要便宜。”
通常,手指甲治療要用三個月時間,腳(趾)指甲治療則費時更長。不過,醫生建議治療六個月之后應每月復診,“畢竟所有藥都有副作用,而且長期用藥后可能會出現部分真菌的耐藥,所以復診的目的是根據病情看是否要調整用藥、增減藥量等”,直到九個月后才能最終確定是否根治。
防病從生活點滴開始
不過,再感染的可能性并不是沒有。王群博士表示,如果患者只是“有病時緊張,沒病時松懈”,恐怕又會被真菌纏上。要永久免除灰指甲的侵擾,還得從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及衛生習慣做起。
真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保持皮膚干燥十分必要。譬如喜歡運動、容易出汗的人要勤洗手腳、勤換鞋襪,游泳后徹底清洗身體,擦干手腳,下雨天時愛穿涼鞋或拖鞋的人要勤洗腳,不要用手摳腳趾。為了避免被傳染,盡量不要在外面洗腳、修甲或穿他人的拖鞋。如果皮膚上原本就有真菌感染的皮膚病,不要摸了患處之后又摸好皮膚或指甲。選擇合適舒服的鞋穿,趾甲損傷后要趕緊消毒。家中的毛巾、指甲刀、指甲銼要分開使用,衣物也最好不要放在一起洗,尤其是襪子要單獨洗,每天換。治愈后,有條件的不要再穿原來的鞋子。
身體免疫力低時也易受真菌感染,因此醫生建議整天忙碌的上班族要避免加班過度勞累,補充營養,適當鍛煉,保持較充足的睡眠。血糖高的要把血糖降下來,患有免疫疾病的則要做針對性治療。“夏季是灰指甲發病的高峰期,預防千萬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