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自2003年以來,應用皮損劃痕結合中藥濕敷法治療
扁平疣,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皮膚科門診60例扁平疣患者,男19例,女41例;年齡19~36歲,平均23.5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5.5個月。所有病例的臨床表現為褐色或皮色丘疹皮損,皮損數目和外形近期內均無明顯變化,無自覺癥狀。病例按就診次序隨機分為2組,每組30例,各組患者的性別、比率、年齡、病程均和總體相近。
1.2 方法
1.2.1 藥物制備 板藍根30g,紫草15g,香附15g,桃仁9g,白鮮皮20g,明礬30g,經煎煮、過濾、濃縮制成500ml藥液備用。
1.2.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處用75%酒精消毒,然后用消毒不銹鋼針頭在疣體上輕輕劃痕,以不出血為度,然后將10%濃度藥液用清潔紗布濕敷皮損,每次15~20min,每天1次。對照組:肌肉注射聚肌胞2mg,隔日1次,并每天局部外涂無環鳥苷軟膏4~6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為皮損完全消退或僅有少數色素沉著;顯效為皮損消退≥70%;有效為皮損消退50%~69%;無效為皮損消退<50%。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治療組痊愈25例(83.3%),顯效4例(13.3%),有效1例(3.3%),總有效率100%;對照組痊愈7例(23.3%),顯效10例(33.3%),有效5例(16.7%),無效8例(26.7%),總有效率73.3%。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未發生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對照組發生5例不良反應,其中1例皮損處輕度腫痛,2例皮損局部灼熱刺痛,1例皮膚瘙癢,1例皮膚脫屑較明顯。兩組治愈后隨訪2~6個月無復發。
3 討論
扁平疣中醫稱為“扁瘊”等,是由于機體氣血失和,皮膚腠理不密,復感外邪致氣血凝滯,瘀聚皮膚而成。方中板藍根清熱解毒散結,紫草、桃仁涼血去瘀透毒,明礬、白鮮皮解毒除濕,香附疏肝理氣,取其“氣行則血行”之義。諸藥配合取汁局部濕敷皮損處,能使藥力直達病所,共奏解毒祛瘀,除濕散結之功,達到祛除疣體的目的。皮損劃痕則被認為對扁平疣的治療作用源于對皮損的刺激[1,2]。通過觀察,我們認為:用中藥濕敷治療扁平疣前,對皮損劃痕,不但更有利于中藥有效成分對皮損組織的滲透,增強中藥療效,而且能引起表皮的自我修復,導致表皮分化,增加基底細胞活性,從而激發機體的免疫力,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該方法在臨床治療中,由于無不良反應,且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患者很易接受,值得推廣。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3期;《皮損劃痕結合中藥濕敷治療扁平疣》;郭道祥,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