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筆者采用自擬祛斑湯治療
黃褐斑80例,效果滿意。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均為門診女性患者。年齡在20~45歲,平均為32.5歲,病程3月~22年。有明顯肝氣不舒癥狀65例;明顯脾虛或痰濕癥狀22例;明顯
腎虛癥狀43例;明顯血瘀或痰瘀互結癥狀34例;明顯肺胃積熱癥狀伴
痤瘡20例。
12 方法
121 中藥祛斑湯由柴胡、赤芍、當歸各10 g,苡仁30 g、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各15 g,白芷6 g,珍珠母20 g 為基本方。加減:兼肺胃熱或面部痤瘡者加枇杷葉10 g,黃芩15 g、白花蛇舌草20 g;挾痰或濕盛者加石菖蒲10 g、茵陳20 g;氣虛盛者加紅參6 g,太子參10 g、黃芪15 g;血瘀盛加丹參20 g,三七6 g;月經紊亂者加益母草20 g。水煎服,1劑/ d,1個月為1療程。
122 療效標準 (1)痊愈:
色斑完全消退;(2)顯效:色斑基本消退,顏色明顯較淡,范圍明顯縮小;(3)有效:色斑明顯消退,顏色明顯較淡或范圍有縮小;(4)無效:色斑無消退,范圍無縮小。
13 結果 痊愈20例,顯效25例,有效3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3.75%。
2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黃褐斑主要與肝、脾、腎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內經》曰:“有諸內,必形于諸外”,加之中青年婦女經、帶、胎、產和哺乳易傷于血等特殊生理情況。當今婦女既忙事業又忙家庭,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極易引起肝郁,肝郁而氣滯,氣滯而血瘀,脈絡失濡,肌膚失養。或腎水不能上榮于面,或脾失健運,痰瘀阻絡均易形成黃褐斑。本組中,65例有肝氣不舒癥狀(占81.25%),有28例具有明顯腎虛癥狀(占53.75%)。說明黃褐斑的發病以肝郁及腎虛有關。另外,本組有明顯肺熱伴痤瘡20例(占25%)提示黃褐斑的發病可能與肺熱亦有一定的關系。祛斑湯以逍遙散合二至丸加減而成,重在調理肝腎,以苡仁健脾除濕,菟絲子協同二至丸平調腎之陰陽,珍珠母育陰潛陽安神,白芷協同當歸活血又可引藥上行頭面增白祛斑。全方共奏疏肝理氣。補腎健脾、活血祛瘀。本組有5例無效,大多數為雙顴部,深褐色或青黑色點片狀斑,且大多數為寒濕體質,筆者曾試圖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但無明顯療效,其治療上有無特殊辦法,有待探討。此外,在治療過程中,尚須調節情志,避免陽光直射和保持充足睡眠。
參考來源:《臨床軍醫雜志》2004年6月33卷3期;《祛斑湯治療黃褐斑80例療效觀察》;張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