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憂郁癥是神經官能癥的一個癥狀,它是由于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體力勞累所引起的一種機體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它包含了失眠癥、焦慮癥、疑病癥、恐懼癥、強迫癥、神經衰弱、神經性嘔吐等多種病癥。
憂郁癥起因于腦部管制情緒的區域受擾亂。大部分人都能處理日常的情緒緊張,但是當此壓力太大、超過其調整機能所能應付的范疇,憂郁癥可能由此而生。另外,憂郁癥也與人的性格有密切聯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為內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賴性強等。憂郁癥對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會徹底改變人對世界以及人際關系的認識,甚至會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報道稱,美國科學家發現,重憂郁癥患者身上建立神經突觸(腦細胞之間的連結)的相關基因遭到抑制,這會促使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萎縮。科學家分析已故重憂郁癥患者的腦組織后發現,腦神經突觸運作不可或缺的基因在這些人身上較不活躍。證據顯示,原因是轉錄因子GATA-1的作用,原本不活動的GATA-1活化后會降低這些基因的活動力,讓腦部神經連結減少。
臺灣《聯合報》14日報道,研究顯示,重度憂郁和長期壓力會妨礙腦內形成新的神經連結,使腦部萎縮,擾亂與心智功能和情緒相關的神經回路。這可以解釋重度憂郁癥患者為什么專注力和記憶都不佳,情緒反應也比較遲鈍。
研究負責人、耶魯大學的杜曼教授說,“我們想驗證‘壓力會讓人類腦神經突觸減少’這個概念,后來發現,跟情緒、認知有關的神經回路會在GATA-1活化時受到干擾。”
多份老鼠實驗結果也顯示,當GATA-1活化時,老鼠就出現憂郁癥狀,這意味著腦神經突觸減少跟憂郁癥狀、心智功能受損有關。
杜曼說,“我們希望藉由新藥物或行為療法促進腦神經突觸連結,發展更有效的憂郁癥療法。”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重度憂郁能會讓受害者無法過正常生活,對工作、學習、飲食和睡眠造成障礙,無法享受任何一種快樂的活動。憂郁癥患者會因為病情輕重而有相當大程度的差異和治療效果的不同,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采用抗憂郁劑藥物治療、精神療法或綜合治療,都會有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