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
小兒腦癱為腦性癱瘓的簡稱,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
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有許多腦癱兒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發現癥狀而耽誤治療的,廣州海軍醫院腦癱專家劉洪峰談到,了解腦癱早期癥狀十分重要,可以做到對腦癱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使腦癱對小兒及家庭的危害減到最小。那么,小兒腦癱有哪些早期癥狀呢?
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
1、出生前、出生時及出生后,發現有腦癱的高危因素。如懷孕期感染、風疹、嚴重妊高癥,小兒出生時窒息,早產兒,嚴重黃疸,小兒出生后顱內出血等。
2、小兒出生后哺喂困難,嬰兒的嘴不能很好地閉合,哭聲微弱或陣陣尖叫;喂奶困難,吸吮無力,吞咽困難或易嗆奶,吐奶;易驚、易哭吵、睡眠不安;
3.、過分安靜,主動運動少。2-3月還不會笑,抬頭,手指緊握,不會張開;
4、運動發育落后。如3個月到4個月大的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或抬頭不穩,4個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扶站時以足尖著地或兩下肢過于挺直、交叉等。8個月還不會坐,甚至不會抓握,也不會把手放到嘴邊。
5、全身乏力、四肢發軟或發緊;
6、穿衣時肢體僵硬,上肢難入袖口,換尿布時難以分開大腿,洗澡時雙手握掌,四肢僵硬;抱舉時足尖朝下,呈足尖站立姿勢,像雙足跳芭蕾舞樣,有的出現交叉呈剪刀樣。經常出現異常的肌張力和異常的姿勢,如雙手屈指內收,雙拳緊握,前臂內旋,頭頸后仰等。
專家指出,小兒腦癱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小兒腦癱若在9個月之前發現,治愈率可達95%以上,若在1歲之后才發現康復有效率減至80%。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爸爸媽媽們要細心觀察寶寶的狀況,多了解小兒常患疾病的癥狀尤其是早期癥狀,以把握治療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