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急性腦梗死起病突然,伴有頭痛、眩暈、耳鳴等癥狀。雖然不及腦出血兇險,但是病人大多年老體弱,諸多慢性病纏身,在治療上有許多謹慎用藥的情況,加之梗塞區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還會發生許多合并癥。
腦梗塞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
腦血管病。腦梗塞的主要因素有:
高血壓病、冠心病、
糖尿病、體重超重、高脂血癥、喜食肥肉,許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見于45~70歲中老年人。
最近,解放軍第三醫院神經內科肖文等人通過研究發現,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參與了急性腦梗死的發生發展,與病情進展密切相關;二者做為急時相反應物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機制提示,相對于高凝狀態,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慢性炎癥反應關系更為密切.該研究發表于2012年第3期《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研究人員對1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組)、同期單純頸動脈粥樣硬化而無腦梗死患者60例(頸動脈粥樣硬化組)和健康體檢者80例(正常對照組)進行了研究。
他們發現:腦梗死組、頸動脈粥樣硬化組及正常對照組血清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值依次降低 (P<0.05);進展性卒中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高于非進展性卒中患者 (P<0.05);隨著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的升高,腦梗死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逐漸升高 (P<0.05);腦梗死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均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r=0.426,P=0.006; r=0.535,P=0.001).
腦梗塞:動脈阻塞后出現相應部位腦組織的破壞,可伴發出血。發病機制為血栓形成或栓塞,癥狀的性質因病變累及的血管不同而異。發生急性腦梗塞時,如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將危及生命。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腦梗塞先兆癥狀一般很輕微,持續時間短暫,常常被人忽視。一旦老人有此類先兆癥狀,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