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顳葉癲癇的特點是簡單部分發作,通常為部分發作以及繼發性全身性發作或這些發作的混合,常見有發熱發作病史和家族史,可能發生記憶缺損。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15日在《自然•醫學》期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大鼠發現,幼年時因
感冒發熱導致熱性痙攣,使腦部形成容易興奮的異常神經回路,是一種難治性癲癇——顳葉癲癇的致病原因。
癲癇灶位于顳葉的癲癇稱為顳葉癲癇,其表現可為簡單部分發作、復雜部分發作、繼發性全身發作以及它們的組合。此種患者常有熱性驚厥及家族癲癇史,可以有記憶缺陷。顳葉癲癇發作特點在于有意識障礙,表現為在感覺、運動等癥狀的基礎上與更為復雜的癥狀,如意識障礙、精神癥狀等,這些癥狀可單獨或相繼出現,也可擴散形成大發作而終止。
顳葉癲癇是一種難治性癲癇,難治性癲癇又稱頑固性癲癇,用常規方法治療效果不好。而在難治性癲癇中,顳葉癲癇占多數。這種癲癇是一種局限性癲癇,導致癲癇發作的神經元放電有可能損害部分或整個顳葉。
雖然此前有研究人員指出顳葉癲癇和熱性痙攣存在關聯,但是一直不知道其中的因果關系和機制。
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切除了大鼠腦部海馬區。后續觀察顯示,大鼠腦神經細胞會隨著生長而從最初形成的位置向別處移動,但是出生約10天開始出現熱性痙攣的大鼠,其成長過程中的未成熟神經細胞會滯留在最初形成位置的附近。這些滯留的細胞會形成容易興奮的異常神經回路,從而導致顳葉癲癇發作。
研究小組同時發現,如果用藥物抑制大鼠未成熟神經細胞興奮,就可預防癲癇發作。研究小組帶頭人、東京大學副教授池谷裕二指出,在治療嬰幼兒熱性痙攣的藥物中,有一些可能會使未成熟神經細胞興奮。他說:“未成熟的神經細胞興奮之后,就會停留在異常位置,將來患癲癇的風險就可能升高。”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癲癇的治療首先以藥物為主,如果用藥物仍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可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用于癲癇治療的主流藥物有
癲癇康膠囊、鎮癇片、
癲癇平片、
香草醛片、
桂芍鎮癇片、
安閑等,詳細用藥可咨詢百濟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