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是
運動神經(jīng)元病的常見類型。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熱點是谷氨酸興奮毒性假說。該假說認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胞外谷氨酸積聚,對運動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毒性作用,引起谷氨酸聚集的可能原因有膠質細胞和神經(jīng)元細胞轉運減少、突觸前谷氨酸釋放增多、受損膠質細胞及神經(jīng)元的滲漏。這一假說為谷氨酸受體拮抗藥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谷氨酸受體拮抗藥很多,但力如太(
利魯唑片)是第一個成功延長AlS患者生命的抗興奮毒性藥物,也是目前唯一通過美國FDA認定確實對ALS有效的藥物。
藥理作用:在體外細胞培養(yǎng)模型中,力如太能明顯預防谷氨酸引起的急、慢性細胞損傷,提示其細胞保護作用。在家族性肌萎縮側索硬化(FALS)動物模型中,力如太延長FALS-SOD轉小鼠的生存期和(或)改善其活性。1994年Bensimon等2 首次報道了力如太前瞻性、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治療MS 155例,結果1 a后患者生存數(shù)明顯增多,并證明力如太對以球部癥狀發(fā)病者比四肢癥狀發(fā)病者效果明顯。治療組肌力下降和對照組相比明顯減慢。隨后Lacomblez等 報道了多中心參與的959例ALS治療結果,認為100和200 mg•d 治療組均能降低氣管切開或死亡的危險,且差異無顯著性。肢體起病和球部起病的患者同樣有效。力如太確切的神經(jīng)保護機制尚未完全明了。
Doble 認為,主要有4種作用機制:① 直接但非競爭性地阻斷谷氨酸的受體;② 抑制突觸前谷氨酸的釋放;③ 封閉電壓依賴性鈉通道;④ 興奮0蛋白耦聯(lián)的信號傳導系統(tǒng)。綜合以往臨床經(jīng)驗,認為力如太可延緩ALS患者氣管切開前時間,延緩肌無力惡化程度,但不能逆轉該病病程。
藥代動力學:力如太的口服吸收率約9o% ,且易通過血腦屏障。口服后1.0 1.5 h達到血藥峰濃度。峰濃度和劑量(25—100 mg,q 12 h)呈線性相關。高脂肪餐可降低峰濃度和曲線下面積。該藥9o%與血漿蛋白結合,主要為清蛋白和脂蛋白。重復劑量1周內(nèi)可達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主要代謝途徑是線粒體P 同工酶CYP1A2的催化作用和葡萄糖醛酸化,僅2%的力如太以原形排出。
安全性與不良反應:在鼠和兔的試驗中,力如太有胚胎毒性,降低受孕機會和增加胎仔死亡率,故不推薦孕婦使用。在哺乳鼠的乳汁中有該藥分泌,故ALS患者使用力如太時不應哺乳。力如太能引起轉氨酶增高,尤其是札T,可達正常上限的2-5倍,所以使用前應查肝功能,用藥后要監(jiān)測肝功能。若ALT超出常值10倍或出現(xiàn)黃疸,應立即停藥。停藥2個月后,ALT可恢復正常值。力如太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無力17.5% ,惡心4.2% ,頭痛6.8% ,腹痛5.1% ,疼痛4.8% ,嘔吐3.8% ,眩暈3.3% ,心率加快3.0% ,嗜睡2.0% ,口周感覺異常1.3% 。罕見的不良反應有發(fā)熱和粒細胞缺乏癥,常在2個月后出現(xiàn)。建議患者發(fā)熱時應查血常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