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如太不是一種治愈性藥物,它僅能減緩疾病的進展。在臨床研究中,沒有觀察到肌力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然而研究證據顯示,和沒有服用力如太的患者相比,患者不使用機械輔助呼吸可生活更長時間。
ALS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英文縮寫。它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主要影響人控制某些特殊肌肉的能力。中樞神經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神經網絡,它是將腦的信息傳遞到身體其它部分的信息通道。這些信息由稱為運動神經元的神經細胞運載,這些神經元不僅能承載傳遞信息,而且能與腦對話,并能告訴肌肉應該做什么。ALS使得這些信息很難傳遞到肌肉。
1994年,“利魯唑”(力如太)完成12個月第二期臨床試驗,該試驗論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1996年,完成18個月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該試驗論文發表在《柳葉刀》上,二、三期臨床試驗雖然只做了12和18個月,已經證明力如太能夠顯著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了,出于倫理學的考慮,已經沒有必要做下去了,安慰劑組的病人也開始服用力如太。力如太的問世,成為ALS里程碑的藥物。1996年12月力如太被批準上市,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被FDA和EU批準治療ALS的藥物。歐美國家把力如太作為醫保藥物推廣使用。1999年力如太在中國內上市銷售。
目前全世界對于ALS的治療推崇ALS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觀念,因為當一個ALS病人出現癥狀時,該患者80%的運動神經元可能已經死亡,而早期服用力如太,其實就是搶救其剩下的20%運動神經元!如果越早診斷出,越早服用力如太,對病人的益處越大。
谷氨酸興奮毒性作用是貫穿于運動神經元死亡的整個過程中的。一個運動神經元死亡后,釋放出更多的谷氨酸,作用于旁邊的細胞,一個污染兩個,兩個污染四個,四個污染八個,呈幾何級的增長,所以ALS發病越來越快,一般患者3-5年就會死亡。但是,一般的抗谷氨酸藥物(如右美沙芬)被證實并不能阻斷谷氨酸的興奮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這些藥物是單靶點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賽諾菲安萬特公司的科學家發現了“利魯唑”(力如太)。力如太是多靶點作用于運動神經元,起碼有四個作用:1.抑制谷氨酸的釋放;2.阻斷興奮性氨基酸受體;3。抑制神經末梢和運動神經元細胞體上的電壓依賴性鈉通道;4.激活G蛋白依賴的信號傳導系統。力如太被證實是唯一有效對抗谷氨酸的興奮毒性作用的藥物。所以,如果患者被診斷出ALS,應該盡早服用力如太,保護剩下的運動神經元,以延緩疾病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