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民間有不少說法:“那是產婦在坐月子時吹風著涼,因此得病”,“得了類風濕也沒什么好治的,吃點消炎鎮痛藥止止痛吧”……事實上,類風濕關節炎(以下簡稱類風濕)是一類反復發作的、致殘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風濕免疫科相當常見。我國約有500萬患者,但由于對這種常見病仍存在知曉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的“三低狀況”,很多患者未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尋求正規治療,逐漸發展為活動受限,最終導致殘疾。
我國類風濕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患者以中年女性為主,很多患者痛不欲生,但因為對這種病了解甚少,不知道去哪個科看。據統計,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首次就診風濕免疫科的僅占23.2%,而差不多近八成患者看錯科,去了骨科、內科等科室,導致了很多誤診、誤治的情況。據統計,若沒有治療或治療不當,類風濕患者兩年致殘率達50%,3年致殘率達70%。
對疾病的知曉率低不僅反映在患者身上,許多非專科的醫生對類風濕也認識不足。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風濕免疫學科主任徐滬濟教授說,目前類風濕臨床診療不規范主要體現在診斷和治療兩方面。由于風濕病學科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很多醫生不了解疾病的特點,沒有按照規范化的標準進行診斷,很多時候是根據經驗治療,容易造成誤診,往往將類風濕與中醫講的風寒性疾病相混淆。同時,現在很多的醫院沒有設立風濕免疫專科,也是導致病人求醫無門的重要原因。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類風濕關節炎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但如果患者到別的科室就診,可能因為其他科室的醫生對風濕學知識有局限而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最終可能導致殘廢,這時候,用再好的藥也無濟于事。因此,提高公眾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知,建設風濕病規范化診療專病門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