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
關節炎(RA)是一種以關節為主的原因不明的慢性全身自體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腔滑膜炎癥、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破壞,最后關節僵直及功能喪失? 。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中醫藥治療具有副作用小、緩解疼痛、修復和改善病變組織作用。“
尪痹顆粒”屬純中藥制劑,尪痹顆粒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除痹止痛功效。主要適用于治療中醫辨證為肝腎陰虛、瘀血痹阻之證的痹病。本研究觀察“尪痹顆粒”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肝腎陰虛、瘀血痹阻證)臨床療效性、安全性,總結如下。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復雜,多數學者認為與免疫調節失調有關,目前西藥尚缺乏理想哪臺療方法,且存在副作用大、易于復發等缺點。中醫對本病的認識屬“骨痹”、“虺痹”范圍。歷代醫家已觀察到本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氣所致。根據中醫病因病機,久痛人絡,久病傷腎,久病多瘀的特點,提出對本病的治療宜茲補腎、活血化瘀,祛風通絡收到較好效果 。
尪痹顆粒由熟地、生地、知母、淫羊藿、續斷、狗脊、羊骨、伸筋草、紅花、白芍、桂枝、獨活、防風、威靈仙、皂刺、附子組成。方中熟地入肝腎之經,補血滋陰,補精益髓;淫羊藿溫腎壯陽、強筋骨;狗脊、羊骨以形補形,堅腎生血、壯督脈、強腰足;制附子補腎助陽,逐風寒濕,并治脊強拘攣;川斷補肝腎、強筋骨;威靈仙、獨活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桂枝溫太陽經而通血脈;防風祛風勝濕,伸筋草緩筋急;生地、知母潤腎滋陰,以防桂附之燥熱;紅花、白芍、皂刺活血消瘀。尪痹顆粒治療法則符合本病的臟腑辨證理論及病因病機理論。在組方中抓住滋補肝腎、祛風散寒的關鍵,只有腎氣旺,精血足,髓生骨健,筋脈方能得以榮潤。腎陽壯,督陽得以布化,寒濕之邪才易于化除。
此項臨床觀察表明,在兩個月的治療過程中,治療組與對照組I、對照組II在癥狀體征及中醫證候的改善方面均有統計學差異,說明桎痹片能在短期內改善RA患者的癥狀體征,且確實能夠起到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的目的;單純口服桎痹片或聯合甲氨喋呤在短期內降低炎癥指標方面較單純口服甲氨喋呤效果顯著。C一反應蛋白比較,對照II組、對照I組改善程度有優于治療組的趨勢,但三組治療前后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此結果的出現主要考慮,甲氨喋呤起效時間慢,短期內服甲氨喋呤的患者可能療效不顯著。此次臨床觀察顯示,三種治療方案均能較好地降低炎癥指標,但經統計,治療組及對照II組較對照I組在對癥狀體征、中醫證候及炎癥指標的改善方面,效果更加顯著,而對照II組又明顯優于治療組。由此可得出結論,用尪痹顆粒能在較短時間內改善RA患者的癥狀體征,改善中醫證候表現,達到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的作用,尪痹顆粒能降低炎癥指標,且未見不良反應病例,較甲氨喋呤片更有優勢。而聯合用藥又顯著優于單純使用尪痹顆粒或甲氨喋呤,但副作用也相對增多。本研究亦存在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短,尚需平行雙盲及空白對照的證據支持,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