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脂肪變
根據脂肪滴大小,通常將藥物性肝細胞脂肪變的病理表現分為巨泡型和微泡型兩類。
巨泡型表現為單個大脂質球充滿肝細胞質,細胞核被擠到邊緣,該型較多由酒精引起,也可因激素及胃腸外全營養和四氯化碳等引起。
微泡型表現為肝細胞內充滿多數微小脂肪滴,但核仍居中,常伴輕度毛細膽管性膽汁淤積,罕有肝實質細胞壞死和炎癥。
有些病例可表現為巨泡型和微泡型脂滴混合型,肝細胞常腫大,炎細胞浸潤甚或有纖維化或發展至
肝硬化,可見Mallory小體。
肉芽腫、纖維化/肝硬化
肉芽腫
藥物引起的肉芽腫常為非干酪性肉芽腫,因巨噬細胞聚集而使肉芽腫邊界明顯,類似結節病樣。肉芽腫多出現在匯管區也可見于小葉內,往往伴嗜酸性細胞浸潤,后者有一定診斷價值。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也可見于一些較典型的病例。肉芽腫可能為唯一組織學變化,也可伴有脂肪變性的非特異性反應。
纖維化/肝硬化
肝纖維化是藥物性肝損傷可能的共同病變,如匯管區周圍纖維化在慢性
藥物性肝炎和慢性藥物性膽汁淤積中均可發生,并可進展為纖維化和肝硬化。
某些藥物引起的小葉中央型纖維化可導致肝靜脈閉塞性疾病,可繼發于嚴重的融合性壞死。中央靜脈周圍性、肝細胞周圍性及匯管區周圍性分布的各種程度纖維化也可見于酒精和藥物性的脂肪性肝炎。
單純由藥物性肝損傷而進展來的肝硬化則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