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由于乙肝流行廣,危害性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乙肝較為熟悉。相比之下人們對甲肝較為陌生。甲肝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出現黃疸,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無癥狀感染者常見。任何年齡均可患本病,但主要為兒童和青少年。
甲型肝炎潛伏期平均30天(5-45天),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及急性無黃疸型,典型急性黃疸型甲型肝炎表現為起病急,早期有胃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膩,惡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尿色逐漸加深漸呈濃茶色。少數病例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此時易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黃疸出現前,早期消化道癥狀明顯容易誤診為胃炎或消化不良。隨著病程進展,上訴自覺癥狀減輕,發熱減退,但尿色繼續加深,眼睛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于2周達高峰,可伴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肝腫大,有充實感,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患者脾腫大,以上癥狀可持續2-6周。到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癥狀減輕至消失,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總病程約2-4月。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
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細胞,在肝細胞內定居復制,因此對于乙肝患者發病時常常表現為肝功能異常,乙型肝炎的肝外損傷主要由免疫復合物引起,如急性乙肝可以致血清樣病變是因為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壁和關節腔滑膜并激活補體所致,而
慢性乙型肝炎時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血管壁,導致膜性腎小球腎炎伴發腎病綜合征,臨床叫肝腎綜合征。
甲肝和乙肝的區別:如何傳染的?
甲型肝炎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消化道傳播)。被甲肝病人大便污染的水、食物等,未經徹底消毒被人飲用或食用就很容易引起甲肝的暴發流行。近年來由水產品傳播的甲肝屢有發生,泥蚶、毛蚶、牡蠣、醉蟹等均可成為甲肝病毒攜帶物。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比較復雜。①輸血傳播:經血液和血制品傳播乙肝病毒。②醫源性傳播:由醫療過程中各種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注射器、針頭等引起感染。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針頭和注射器而導致傳播。③母嬰傳播:患急性乙肝和攜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育齡婦女,通過妊娠和分娩傳給新生兒。④性接觸傳播:個體在與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進行性接觸或生活密切接觸時可被感染。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了解甲肝、乙肝的相關知識,對我們正確預防和治療甲肝、乙肝都是很有幫助的。百濟新特藥房關注肝病患者的健康,在肝病治療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都可咨詢我們的百濟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