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肝性腦。╤epatic encephalopathy, HE)的定義及分類不統一,阻礙了相關研究的發展,1998年維也納第11屆消化病學大會(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WCOG)成立工作小組(Working Party)進行總結研究。與此同時美國胃腸病學學院實踐資料委員會(the Practice Parameters Committee of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亦在進行類似研究,并于2001年出臺了《肝性腦病實踐指導》。繼而WCOG工作小組于今年3月出臺了《肝性腦病的定義、命名、診斷及定量》。雖然兩篇文章系獨立刊出,但實際上內容基本一致,互相補充,堪稱當今國際上有關HE的經驗總結和金標準。
一、 問題的提出和工作目標
在第11屆WCOG上主要提出了有關HE研究的4個問題:(1)有無必要使HE分類標準化?如果有必要,如何擬定能得以廣泛接受的命名?(2)臨床驗證中有效報道的最佳轉歸測定方法是什么?(3)
肝硬化患者中輕微HE(即亞臨床HE)的組成是什么?(4)診斷HE的通用神經影像技術是什么?
二、 關于命名和分型問題
傳統觀點認為,肝性腦病系嚴重
肝病所致、以代謝紊亂為主要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行為異常及昏迷。以此將HE分成門-體腦病、急性腦病及慢性腦病三型。其主要問題是:(1)門體腦病可見于伴有肝臟疾病(肝。┖筒话楦尾〉幕颊;(2)急性腦病既指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所致的HE,又包含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的急性HE,較為矛盾;(3)慢性腦病既指復發性腦病,又指持續性腦病發作,亦容易混淆。
為此,《肝性腦病的定義、命名、診斷及定量》一書將過去的基礎疾病由“嚴重肝病”修正為“嚴重的肝功能失調或障礙”,并按此原則將HE分為三種主要類型:A型為急性肝衰竭相關的HE(acute liver failure associated-HE, ALFA-HE),它不包括慢性肝病伴發的急性HE。B型為不伴有內在肝病的嚴重門體分流,并需肝活組織檢查提示肝組織學正常,故此型不易明確診斷,且少見于肝病內外科。C型指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的HE,不論其臨床表現是否急性。目前認為肝功能不全是C型發生的主要因素,而循環分流居于次要地位,但二者可協同作用。其中,C型又分成不同層次亞型(表1)。對復發型的定義是1年內有2次以上HE發作;持續性HE中輕型和重型的差異在于前者為HE Ⅰ級,而后者為Ⅱ~Ⅳ級;考慮到亞臨床HE較易誤解為臨床意義不大,或誤認為發病機制與HE不同,故WCOG工作小組建議改稱輕微(minimal)HE。